|
|
訂閱社區(qū)雜志 |
國家儲能領域唯一國家示范項目在常州開工 |
(時間:2020-9-1 10:37:03) |
據國家發(fā)改委網站消息 8月18日,“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主體工程在常州市金壇區(qū)順利開工,省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季鳴出席項目開工儀式。 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是國家能源局和江蘇省能源局重點推進的項目,是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唯一國家示范項目,也是江蘇省2019年、2020年重大項目。 該項目采用清華大學研發(fā)的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由中鹽集團、華能集團和清華大學共同開發(fā)建設。一期工程發(fā)電裝機60兆瓦,儲能容量300兆瓦時,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首個大型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遠期規(guī)劃1000兆瓦,將建成我國大規(guī)模清潔物理儲能基地。 季鳴在講話中表示,金壇儲能項目是江蘇省能源局今年建立的“能源重大項目庫”首批入庫項目,同時也是“四個一協(xié)調推進機制”下能源局領導掛鉤聯(lián)系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對于加強能源結構調整和轉型,建立多元能源供應體系,推動能源科技裝備創(chuàng)新發(fā)展,帶動能源產業(yè)升級具有重大的實踐探索意義。 據常州日報報道,這一項目由中鹽集團、清華大學、中國華能三方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約55億元,分三期建設。規(guī)劃遠期為1000兆瓦,最終建成華東地區(qū)大型儲能基地。項目采用清華大學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充分利用金壇豐富的鹽穴資源,引進華能集團電廠建設和運營的成熟經驗。央企攜手名校,為項目建設、運營提供資金保障和技術支撐。 2017年5月,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清華大學盧強院士工作站,采用清華大學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計劃建設60兆瓦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項目得到國家能源局批準,并被列為國家試驗示范項目,連續(xù)兩年被列為江蘇省重大項目。 金壇鹽盆埋深750-900米,面積約60.5平方公里,鹽巖儲量達162.42億噸,被稱為“江南第一礦”。中鹽金壇運用國際先進的水溶法造腔技術采鹵,綜合利用鹽穴資源,先后與中石油西氣東輸、中石化川氣東送和香港中華燃氣商業(yè)儲氣合作,建成亞洲首座鹽穴儲氣庫和中國首座商業(yè)儲氣庫。目前,中鹽金壇仍有閑置鹽穴48個,總體積超過1000萬立方米。 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在我國還是一項新技術,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由系統(tǒng)吸納電網低谷時的“棄能”,借助鹽穴,使之轉化為空氣分子內勢能并加以儲存。當用電高峰到來時,將分子勢能加以釋放而做功發(fā)電,從而大幅度改善發(fā)電、用電的時空結構。項目將有力支撐江蘇電網調峰需求,緩解峰谷差造成的電力緊張局面。 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由清華大學教授盧強首先提出。運用這一技術,清華大學與地方合作,已建成安徽蕪湖、青海西寧兩座實驗電站,電-電轉換效率分別為40%和51%。據了解,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發(fā)電技術具有容量大、使用壽命長、造價成本低、響應速度快等優(yōu)點。金壇鹽穴以壓縮空氣為主要介質實現(xiàn)了能量存儲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地下鹽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具有節(jié)約土地資源、環(huán)境友好、高效儲能調峰等特點。 盧強院士在開工現(xiàn)場接受采訪時稱,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電-電轉換效率將達60%,并且實現(xiàn)無污染、零碳排。這將成為全國能源界的榜樣,可以復制也應該復制,并將推廣到“一帶一路”更多國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