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持續創新可再生能源電力送出方式,通過構建智能化的可再生能源輸電通道,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綠色智能、靈活互動、經濟高效的綠電輸送格局。
可再生能源的輸出和消納是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最主要的“卡脖子”問題。張家口市將智能化輸電通道建設工程作為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的“四大工程”之一,謀劃建設一批智能化輸電示范項目,建設智能電網,引領可再生能源并網發展方向。
為打通新能源外送通道,張家口市探索創新可再生能源電力送出方式,全力推進重大輸電工程建設,不斷在柔性直流、特高壓、智能電網等領域取得突破。投運張北柔性直流輸電工程,該工程是世界上首個匯集和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儲能、抽蓄等多種形態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把張家口地區的清潔能源輸送到北京和張家口,為冬奧會提供充裕的綠色能源保障。暢通河北“兩翼”綠電通道,建成連接雄安新區首條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為實現雄安新區清潔能源供應提供重要支撐,截至目前累計輸送綠電377.6億度。
張家口市正在全力打造“綠色、安全、智能、開放”的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爭取更強的本地消納和外送通道能力建設。經積極爭取,張北至勝利特高壓交流工程和壩上500千伏輸變電擴容工程分別獲國家發改委、省發改委核準批復。其中張北至勝利特高壓交流工程始于張北1000千伏變電站,止于內蒙古勝利1000千伏變電站,將新建全長140公里的1000千伏雙回線路。壩上500千伏輸變電擴容工程線路全長46公里,新建變電站1座,通過張家口-張南雙回線路接入張南站。大同—懷來—天津北—天津南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列入國家電力“十四五”規劃;擴建萬全、康保、尚義、張南500k V變電站、新建橋西220k V變電站項目建成投運;新建白土窯500k V變電站、壩上500k V變電站、懷來王家樓、太師莊220k V變電站加緊建設。以上項目竣工后,到“十四五”末,總接入能力預計達到4000萬千瓦,可進一步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滿足京津冀地區負荷發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