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煤炭產業向晉陜蒙等地集中 2018有望提前完成去產能 |
(時間:2018-6-26 10:01:57) |
近日,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發布報告稱,煤炭去產能成效逐步顯現,產業得到優化升級。預計2018年有望提前完成1000萬噸以上的去產能任務,但進一步推進去產能難度加大。 這份名為《煤炭行業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報告指出,自2016年煤炭行業貫徹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行業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去產能成效逐步顯現,經濟社會風險緩解、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為我國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具體來說,2016到2017年煤炭行業累計去產能4.4億噸,完成“十三五”淘汰8億噸落后產能目標的55%以上。與2016年“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評測排行榜”評測結果相比,2017年參評礦井的科學產能總量占比提高了約10%,安全與綠色得分也均有提高。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全國煤礦數量已從2015年的1.08萬處減少到2017年的7000處左右。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表示,從趨勢看,南方地區煤炭生產比重將持續走低;其中,湖北、江西、重慶等省市或將逐步退出煤炭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煤炭產業集中度向資源開采和供應逐步向資源賦存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晉陜蒙等地區集中。2017年,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全國的94.3%,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達到1200多處,產量占全國的75%以上。 報告認為,2018年,煤炭行業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國資委安排的1000萬噸以上的去產能任務,但面臨進一步推進去產能難度加大、職工內部挖潛空間小、現有政策效應逐步減弱等挑戰。2018年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將是“煤炭產能有增有去,先進產能有序增,落后產能有序去”的格局。 報告認為,我國煤炭行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煤炭價格穩定、科技創新體系的日益完善等,煤炭行業已經具備轉型升級的基礎條件。 “在行業經濟低迷階段,煤炭企業走轉型升級之路的意愿較強。而在經濟回暖、需求上升時,煤炭產業自身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掩蓋,行業轉型升級的意愿不強。對于位于老工業基地的煤炭企業而言,轉型不是可轉可不轉的問題,而是必須要轉、如何轉好的問題。而位于新區的現代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是為了抓住當前市場形勢,持續提升盈利能力,趁勢擴大市場份額,占領行業制高點!眳橇⑿抡f。 報告提出了設立轉型發展專項基金的政策建議,用于處置資產、治理環境、培育新業態、新產業等。資金來源包括中央政府的國有資本收益,地方政府征收的資源稅,煤炭企業自籌資金,以及金融機構轉型扶持資金等。 吳立新強調,未來一段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主體能源。出于國家能源安全、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企業生存的需要,煤炭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發展勢在必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