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平價壓力下的“新戰場” 風電運維亟待產業升級 |
(時間:2019-9-11 8:14:51) |
2019年,國家政府下達多份政策文件,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風電平價/競價時代,風電企業尤其是風場業主對于提質增值、降本增效的需求更甚,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要求風電行業擺脫對可再生能源補貼的依賴。降本壓力首先傳導至整機廠家,無論是陸上風電還是海上風電,平價壓力下風機采購成本不斷壓縮,風機價格波動備受關注。但其降本空間有限,這驅使風機廠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和降本途徑。據Wood Mac研究分析,預測未來十年,全球風電裝機量將持續上升,運維市場體量將不斷增大,預計利潤將超過200億美元。運維這塊“大蛋糕”成為各路風電玩家的新戰場,風電運維環節如何升級,從而解決現存痛點、痼疾?又該怎樣助力降本? 市場亂象叢生 亟待標準規范化管理 中央從“十九大”開始提出高質量發展思路,我國風電產業正在步入成熟期,風電運營也在經歷由成長期向成熟期的蛻變,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從而導致人員缺乏培訓、運維公司水平良莠不齊等風電后市場亂象。 我國早期存量風電市場大多在“三北”等偏遠地區,環境惡劣、工作強度高,導致人員流動性大,難以留住成熟的運維人員長期駐守,而基層運維人員由于培訓不到位,很容易因操作不當引發風電事故。一份由業內機構統計的《風電40起事故案例》顯示,因運維不當導致的事故約占13起,占比32.5%。今年的“4•12”甘肅民勤周家井風電場高處墜落4死2傷事故再次給風電人敲響了安全警鐘,標準化和規范化運維服務管理不容忽視。“4•12”甘肅民勤周家井風電場事故圖此外,2019年以來,我國正式走向平價時代,風電產業鏈承受降本壓力。在當前企業降本需求下,如何保障效率、可靠性和高質量平衡發展是風電運維需要思考的問題。 后市場體量巨大 傳動鏈運維重中之重 2018年,我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1.84億千瓦。按質保期平均為5年測算,在2018年底,2013年以前并網機組基本已出質保。據《中國風電后市場發展報告2018》分析,到2021年并網5年以上機組將達到1.5億千瓦,較2018年增長近2倍,存量市場催生了巨大的運維后市場。經測算, 2021年中國后市場總體容量預計為300億元。 而隨著平價上網迫近,企業為了搶得高電價加快風電項目建設進程,未來可能會出現“搶裝潮”,由于搶裝導致的潛在設備質量和穩定可靠性問題,或許會在產業發展后期顯現出來。風電傳動系統是影響機組可靠性的關鍵和核心之一,在風機成本構成中,制造傳動系統(發電機、齒輪箱、葉片、軸承等大部件)占比過半,產品效率和質量直接影響發電量和機組效益。其一旦發生批次性故障,導致的發電損失難以想象。有相關風場業主人士表示,“風電傳動鏈運維是風力發電企業需要著重解決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傳動鏈大部件損壞將帶來嚴重影響,除直接經濟損失外,風機停機時間長還造成巨額電量損失,并極易引發其他事故風險。” 大數據重新定義服務 風電產業鏈共贏 現如今我國的風電產業,已不僅僅是以傳統產品和服務為驅動的行業。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開始覆蓋整個風電運維價值鏈。5G、大數據、物聯網等廣泛普及應用,為運維環節降本帶來了新的途徑,用于檢測風機故障并提供風機性能數據的智能監控和診斷工具被廣泛使用,風場少人/無人值守,無人機巡檢、葉片運維、故障預警……從而提升發電量,助力降本增效。無人機巡檢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來風電行業包括設備、風場運維的創新發展方向;诮当驹鲂У男枨,未來風電后市場運維模式將轉而注重績效,注重服務價值。在近期舉行的2019第三屆中國風電傳動合作論壇上,南京安維士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震興也指出,“清潔低碳的綠色能源體系已初具規模,產業升級是當今風電時代主題。技術類型、應用模式都將發生深刻變化,經濟效益也將進一步凸顯!蔽磥頂底只寗语L電服務,行業呼喚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的價值型服務,在平價上網大背景下,風電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整體產業鏈協同,最終實現互惠共贏。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