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離我們還有多遠? |
(時間:2019-11-29 10:02:05) |
向清潔能源轉型的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內推進,清潔能源大范圍使用的時代到底離我們有多遠?還有哪些難題需要突破?最近火熱的氫能產業靠譜嗎?11月26日,以“創新推動能源革命”為主題,由中國改革報社《能源發展》周刊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在京召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指出,當前,以解決資源環境挑戰、從根本上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新一輪全球能源轉型已經啟動,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成為實現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 風光發電很快將告別補貼 隨著風電、光伏行業即將迎來平價上網時代,可再生能源提質增效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鄭聲安表示,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開發利用成本持續下降,政策支持體系日益完善。其中,在風電領域,陸上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海上風電累計并網容量居全球第三。 對于光伏行業,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介紹,今年1-10月,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761萬千瓦,累計裝機1.92億千瓦!澳壳霸谔柲苜Y源較好、具備接網和消納條件地區的部分光伏電站可以實現去補貼,”她表示,降低技術成本和非技術成本是實現全面平價的兩個抓手,缺一不可。 除風電、光伏外,光熱發電作為集發電和儲能于一身、調節特性良好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也取得了較大突破。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原副院長孫銳介紹,當前,光熱發電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設備和材料等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部分企業成功走出國門,參與到國際光熱發電項目的建設中。他表示,聚光儲熱發電是實現我國能源轉型的新途徑,在消化我國煤電產業的過剩產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談及可再生能源的長遠發展,時璟麗認為,“十四五”將是可再生能源進入后補貼的時代,同時也是可再生能源更多從應用模式、商業模式、體制機制上直接融入電力系統時期,更是為其后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打下重要基礎的關鍵階段。她提出要探索建立多元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 電力供需雙向互動將廣泛存在 隨著新能源的大規模并網,我國能源結構加速優化升級,清潔化水平顯著提升,但由于與傳統能源特性不同,也對能源的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柴高峰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的大幅提升,將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產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對整合源網荷儲調節資源、滿足互動需求、提質增效、塑造新業態新模式、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柴高峰看來,未來,電力供需雙向互動將廣泛存在。一方面,電力市場化改革、智能電網建設、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網促進互動方式多樣化、互動程度深入化;另一方面,需求響應進一步擴大范圍,需求側競價將大規模展開,用電權交易、負荷調度、含分布式電源的調度將逐步試點、穩步推進;此外,隨著分布式電源和電動汽車等快速發展,用電將呈現發電主體與電力用戶融合交互的特點。 氫能真的是“終極能源”嗎? 今年以來,被譽為“終極能源”的氫能在業內備受關注。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連榮認為,未來能源將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電氫體系,其中,終端能源將以電能和氫能為主。他表示,氫能產業當前的任務是打造中國的氫能技術研發體系,形成中國的氫能產業鏈,催生中國氫能經濟的規模發展。 對此,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興業務研究與規劃專家邢璐表示認同,他指出,氫能發展是大勢所趨,氫能可以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過剩時轉化為其它能量介質儲存,在長周期、大規模儲能方面獨具優勢,并且使用廣泛靈活,既可以重新發電并入電網,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移到工業、交通、建筑等終端利用,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提高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經濟效益,同時提高能源系統的彈性和安全性。 “2019年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年,”中化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肖芳鋒指出,“總體上看,目前燃料電池汽車已經進入市場化示范階段,預計2020年前后將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 對于氫能產業發展的瓶頸,李連榮認為,國家層面缺乏頂層設計,關鍵技術積累較少,政策、法規、標準不完善,行業秩序未建立,是主要的幾個方面。他建議,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其次加大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與應用支持力度;同時完善政策、法規、標準,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和指導意見,形成宏觀政策法規文件。 在邢璐看來,氫能產業是一個系統工程,能有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催生新產業鏈,對促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未來能源技術變革和能源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需要立足全局,謀劃長遠。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