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5兆瓦風機成招標主流機型,中國海上風電將走向深遠海 |
(時間:2019-12-9 9:25:18) |
今后十年,中國海上風電的主要開發區域在30米至50米的過渡水深,此區域的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達到20吉瓦。 中國海上風電技術逐步成熟,正步入規;⑸虡I化發展階段。 12月6日-8日,由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主辦的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處長王大鵬公布了今年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情況。 截至10月,中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達510萬千瓦,已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77%。目前開工在建項目中,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的裝機量占比分別為32%、25%和24%。 在風機設備方面,5兆瓦風機已成為中國海上風電項目招標的主流機型,7兆瓦風機已實現商業化運行,10兆瓦風機正在加快國產化進程。 王大鵬表示,海上風電投資成本持續下降,最早期的海上風電投資成本為2.5萬元/千瓦。目前,江蘇、浙江地區的海上風電投資成本降至約1.5萬-1.7萬元/千瓦,福建、廣東海上風電投資成本降至約1.7萬-2萬元/千瓦,投資成本平均降幅約30%。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綜合處處長胡小峰在論壇上提出,中國海上風電面臨特高壓外送通道、本地區分布式光伏與平價陸上風電多種形式電源的競爭壓力,還需要推動海上風電的成本下降。 王大鵬也表示,海上風電發展需落實競爭性配置,力爭2025年左右實現平價上網。 胡小峰稱,德國、荷蘭已通過競標實現了部分海上風電項目零補貼,法國、英國近期公開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最低中標價分別達到0.39元/千瓦時和0.35元/千瓦時。 8月28日,中國首個海上風電競價項目上海奉賢海上風電項目落地,上海電力(600021.SH)和上海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以約0.74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中標,是英國海上風電項目最低價格的逾2倍。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2.SZ)總工程師翟恩地認為,中國海上風電價格比歐洲高,與中國的資源稟賦有直接關系。此外,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僅為最近五年,技術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策波動也使行業不敢投入過多。 翟恩地指出,最近,海上風電正處于為期兩年的搶裝期,這也對成本的降低造成挑戰。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河北工程大學副校長練繼建表示,相較于歐洲海上風電資源,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存在三方面不利因素:強臺風、軟地基以及施工窗口期短。 對于中國海上風電的成本下降情況,胡小峰預計,未來四至五年,海上風電工程投資造價下降16%,單位千瓦投資下降至1.3萬-1.5萬元。 胡小峰表示,海上風電成本下降的主要途徑,包括集中連片規模開發,風電機組性能提升,以及勘察、設計、施工技術創新與能力提升等。 對于中國海上風電的未來,與會人士多認為,將走向深海、遠海。 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室主任馬媛上述大會的分論壇中表示,中國目前在建的海上風電場平均離岸距離20千米以內,中國海上風電正向離岸遠、水深深的方向發展。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海上風機基礎研發總監李華祥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海上風電發展水平較高的英國和德國,均已開始深海風電場的開發,中國也開啟了遠海風場開發模式,風電項目水深也在逐步加大,目前正處于過度水深項目開發階段。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雪瓊在會上表示,今后十年,中國海上風電的主要開發區域在30米至50米的過渡水深,此區域的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達到20吉瓦。 以廣東省為例,據界面新聞記者查閱,今年4月,廣東省發改委正式印發《廣東省海上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修編)》,明確全省規劃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6685萬千瓦。其中,近海淺水區(35米水深以內)裝機容量985萬千瓦,近海深水區(35-50米水深)建成5700萬千瓦。 據此測算,廣東省海上發展規劃中,近海深水區裝機量約為淺水區的5.8倍,占總規劃容量的85%。 目前,廣東省海上風電并網量僅約18萬千瓦,為規劃總量的0.3%。由此可見,過渡水深區域將成為廣東省海上風電未來開發的主要增量市場。 胡小峰表示,隨著適用于遠海項目的升壓站和直流并網技術逐步成熟,中國漂浮式海上風電場開發建設加快,將助力海上風電走向深海與遠海。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