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未來十年低碳和/或可再生氫生產的成本將下降達60% |
(時間:2020-2-21 8:54:42) |
2020年1月,國際氫能委員會發布了最新報告《氫競爭力之路-成本視角》。該報告通過提供關于氫能產業成本、氫能競爭力以及未來所需投資規模的分析為未來十年氫能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氫智會對報告原文進行了編譯,以下為報告1-7頁內容。 提高氫氣成本競爭力的路徑 隨著公眾要求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的壓力不斷上升,全球領導人正在努力應對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完全脫碳需要多維戰略,這激發了人們對氫能的新興趣。政府認識到氫能使原本不可能或難以脫碳行業,例如密集的個人或集體運輸,貨運物流,工業供熱和工業原料,及其在能源安全中的作用。與此同時,汽車、化工、石油和天然氣以及供暖等行業的領先企業都將低碳氫氣作為一種重要的替代能源,以實現其日益重要的可持續性目標。 國際氫能委員會先前的報告《氫的規模擴大》顯示了氫在全球工業脫碳中的關鍵作用。從那時起,技術進步和早期示范項目顯著降低了許多氫應用的成本。然而,盡管近年來發展迅速,并且有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明確前景,但許多人仍不清楚競爭軌跡和達到具有競爭力的規模所需的投資。 該報告為35種應用中使用的40種氫技術的成本競爭力途徑提供了依據。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這種觀點為提供財政和非財政支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支持將釋放氫的經濟價值,并制定適當的政策框架。對于工業決策者來說,它帶來了整個價值鏈成本動態的圖景,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努力放到更廣闊的視野中。 擴大氫價值鏈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我們的發現表明,擴大規模將是降低成本的最大驅動力,特別是在氫氣的生產和分配以及系統組件的制造中。在考慮技術突破帶來的任何其他影響之前,這將顯著降低成本。例如,以每年約60萬輛的制造規模計算,每輛車的總成本(TCO)<1>將下降約45%。成本下降的30%歸因于制造規模的擴大,5%歸因于低碳和/或可再生氫生產成本的下降,10%歸因于氫燃料基礎設施布局的擴大。 非運輸應用場景90%的成本削減來自擴大供應鏈 對于非運輸應用場景,供應的氫氣的平均費用占總成本的70%以上。預計在未來十年,低碳氫氣的交付成本將大幅下降,將占到2020年至2030年TCO下降總量的90%。較低的生產和分配成本都將有助于降低交付的氫氣成本。 在未來十年中,低碳和/或可再生氫生產的成本將大幅下降多達60%。這可以歸因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下降,電解槽制造規模的擴大以及低成本碳儲存設施的開發。 其次,隨著運輸系統基礎設施利用率的提高,運輸成本將大大下降。例如,隨著規模和利用率的提高,單次卡車行駛300公里的成本將降低40%。如果充分利用,現有管道網絡的使用可以進一步削減這些成本。天然氣或可再生能源有限的國家尋求增加低成本氫氣的使用,將受益于較低的國際運輸成本,這使其成為替代本地生產的可行選擇。 多達70%的運輸成本削減來自終端設備的制造規模擴大 擴大制造規模是降低許多氫應用成本的一種方法,因為終端設備的成本占總成本的大部分(例如運輸中的燃料電池和儲氫罐)。零部件的大規模工業化和車輛集成以及低成本氫燃料將在這些和類似應用場景的早期階段將車輛的總成本降低一半。設備制造規模將占這一消減的70%。 到2030年,在22種應用場景中氫能將是具有競爭力的低碳選擇 大規模的氫氣生產和運輸系統將比以前預期的更快地釋放氫氣在許多應用中的競爭力。這項分析集中于35個代表性的使用案例,并顯示到2030年,其中22個案例的總成本將與其他低碳替代品達到同等水平。這22種氫的應用非常重要:總共約占全球能源消費的15%。這并不意味著氫能在2030年之前滿足所有這些能源需求,但是它明確了氫將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扮演清潔能源載體的角色。一些具有競爭力的應用示例包括: —到2030年,在商用車輛,火車和遠程運輸應用中,氫能將因設備和加氫成本較低而更具有競爭力。 —氫鍋爐將是一種具有競爭力的低碳建筑供暖替代方案,特別是對于當前由天然氣網絡提供服務的現有建筑而言。 —在某些情況下的工業加熱中,氫氣將是唯一可行的脫碳選擇。 —隨著氫氣生產成本的下降和需求的增加,氫氣將在平衡電力系統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隨著成本下降和碳價上漲,今天低碳和可再生氫對于用作工業原料的灰氫是具有競爭力的。 在我們研究的35個用例中,有9個用例表明,到2030年低碳或可再生氫解決方案將比傳統方案更具競爭力。例如,重型卡車,具有長程要求的客車和叉車。 結論與建議 到2030年,擴大現有的氫技術將為廣泛的應用提供具有競爭力的低碳解決方案,在某些領域可以為傳統燃料提供具有競爭力的低碳替代品。然而,要達到這一規模,還需要進行投資、政策調整和需求創造。 1、投資需求:需要約700億美元才具備競爭力 實現氫能在未來能源中的作用這一偉大愿景并不是平白無故實現的,需要在當前承諾之外進行投資。具體而言,氫技術成本與其最低成本的低碳替代品之間需要資金促使氫氣規模化,并因此實現成本平價。我們確定了幾個領域到2030年投資將使其產生最大的變化: —在生產中,從電解中獲得具有競爭力的可再生氫需要規劃總計70 GW的電解槽產能,其累積資金缺口達200億美元。2030年后,在經濟經濟方面具有競爭力后,可再生氫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為了利用碳捕集與封存(CCS)從天然氣重整中獲得低碳氫,假設使用現有資源,到2030年,與灰氫相比我們估計在生產成本上需要額外60億美元的支持。 —在運輸中,燃料電池和氫罐與低碳替代品相比所需的加油和分配網絡以及成本差異意味著還需要300億美元的額外投資來彌補經濟缺口。 —在建筑和工業供暖中,氫氣和天然氣之間的成本差異,以及建立或重新利用第一個氫氣管道網絡的投資到2030年達到170億美元。 盡管這些數字相當可觀,但與全球能源支出相比卻相形見絀。它們合計僅占全球年度能源支出不到5%,與2019年德國為可再生能源提供的近300億美元的支持相當。與產業投資相比,支持氫能發展的明確政策方向將更能加快產業進度。現在采取行動就變得更加關鍵,因為加速擴大規模將彌補經濟赤字。 2、需要調整政策: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加速擴大規模 政府的有效法規將加速行業投資,最終導致規模擴大。我們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六種方式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國家戰略。各國政府已經在制定國家目標方面發揮作用,就像在全球制定的18個氫能路線圖那樣。 —協作。各國政府可以很好地作為行業利益中立方來協調潛在的本地投資機會。 —法規。各國政府可以幫助消除目前在氫能經濟方面可能存在的投資障礙,例如,通過促進獲得新加氫站許可的程序來實現并且可以制定法規以限制市場特殊性。 —標準化。政府還可以支持行業協調國家和國際標準,例如壓力水平和安全性。 —基礎設施。政府可以選擇投資發展新基礎設施和現有管網的再利用(例如天然氣網絡)。 —激勵措施。最后,政府可以決定采取激勵措施,例如減稅或補貼,以鼓勵氫的加速使用。 3、創造市場的需求:建立市場的五個推動因素 即使有了正確的扶持性投資和政策支持,在氫能發展的關鍵拐點做出的選擇也將有助于或抑制該行業的增長。下面是利益相關者用來創建需求和建立市場的五個因素。這些可以使氫能解決方案在不久的將來更具有成本競爭力: —減少市場不確定性。利益相關者可以從可再生能源中獲得靈感:長期排放協議的制定消除了安裝項目的市場風險,只留下了技術風險。另一個例子是促進向端到端零排放車隊物流解決方案的轉變,該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固定的重復需求。 —專注拓展能創造最大“投資回報”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在我們的分析中出現了臨界轉折點,在臨界點之后成本急劇下降。例如,將燃料電池的產量從10,000臺擴大到200,000臺,無論任何重大技術突破,都可以將單位成本降低多達45%,并可能影響多個最終使用案例。擴大到70 GW的電解量將導致電解槽成本低于每千瓦400美元。 —尋求氫能解決方案的互補性。某些氫能解決方案的開發會產生一個良性循環,使其他氫能應用場景成為可能。例如,利用機場周圍的氫氣基礎設施為公交車加氫,機場供暖,當地工業原料和未來可能的飛機加氫,將降低每種應用的成本。 —優先提高運輸網的利用率。將運輸和加氫網絡的利用率從20%提高到80%可以將運輸成本削減多達70%,例如,可以減少20%的氫能為基礎的家用供暖成本。這將要求規劃最低限度的基礎設施架構確保管網滿足用戶需求。 —投資于低碳和可再生氫的生產。低成本氫氣對于每種氫氣應用場景都是位列前三的削減成本的方式,并且將是促進氫經濟發展,創造額外需求中最重要的一項。 氫氣已經在擴大規模,并且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大量投資。它將為各行各業提供重要的低碳選擇。然而,氫能的發展仍需要適當的財政,基礎設施和政策支持,以使其能夠通過商業項目實現進一步發展和規模化。鑒于全球脫碳挑戰的緊迫性,社會必須利用氫能的優勢。氫能產業可以幫助實現能源向純凈世界的過渡,該報告清楚地闡明了眾多應用場景的成本軌跡,帶來了眾多機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