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云南打造千億元級新能源電池產業 |
(時間:2022/4/15 9:12:54) |
4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云南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下稱《計劃》),提出2022年―2024年,分別實現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產值200億元、500億元和1000億元。
其中,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產業規模明顯壯大,即到2024年,形成100萬噸正極材料、50萬噸負極材料、15億平方米電池隔膜、20萬噸電解液、9萬噸銅箔、50億瓦時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20萬噸電池綠色循環利用的產能規模。
按照《計劃》,云南將圍繞“資源―材料―電芯―電池―應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產業鏈,著力擴規模、延鏈條、拓應用,建成以昆明市(滇中新區)、曲靖市、玉溪市為重點,錯位發展協同互補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制造基地,推動云南省新能源電池產業“全鏈條、矩陣式、集群化”發展。通過3年發展,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產業鏈完整的新能源電池生產和研發聚集區,新能源電池產業成為云南省綠色能源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大幅提升的重要動力源。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大幅漲價且供不應求,全產業鏈持續承壓。云南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確保原材料供應十分關鍵。為此,《計劃》強調產業規模化和技術創新。明確重點發展磷酸鐵鋰、磷酸錳鋰、磷酸錳鐵鋰、三元(鎳鈷錳)等正極材料,加快推動石墨、氧化亞硅等負極材料布局,同步提升電解液、隔膜、銅箔、鋁箔等電池材料生產能力。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關鍵基礎原材料供應鏈穩定性。
記者了解到,云南發展新能源電池具有先天優勢。作為全國礦產資源大省,當地鋰、磷、錳、銅、鎳、鋁、石墨等礦產產量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上半年,云南重點企業形成12萬噸磷酸鐵鋰產能,規模約占全國總產能的21%。
《計劃》明確,到2024年,新能源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基本建成,磷鐵系、高鎳系、錳系正極材料、濕法隔膜材料等國內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新能源電池4大關鍵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制造領域培育形成若干帶動效應明顯的龍頭企業,產業集群化發展基本形成,在全產業供應鏈體系中具有較強影響力。新能源電池材料前驅體、原輔料等供應能力穩步提高。電池回收、處置及拆解網點布局合理,實現對新能源電池全生命周期監管,建成1―2個電池回收利用示范項目。
與此同時,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在磷鎳錳系正極材料、硅碳負極材料、電池輔助材料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驅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科技賦能產業創新的效果更加明顯,鈉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無鈷材料電池、固液混合鋰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研發應用取得新進展,創新發展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設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成1個國家級新能源電池產業研究院,建成2個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新能源電池材料技術研發與檢驗檢測中心,建成1個新能源電池前瞻技術研發平臺,建成1個省級新能源電池產業聯盟。
《計劃》還提出從財政、金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對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實際投資超過5億元的新建項目、實際投資超過1億元的技改項目、新引進落地的國家級研發及檢測認證機構,通過有關財政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同時研究設立省級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參與企業融資和投資;建立健全政府、銀行業金融機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作的風險分擔機制,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對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企業的有效信貸投放,緩解融資難題。
記者注意到,云南并不是第一個提出打造千億元產值新能源電池產業的省份。2021年8月,貴州省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推進鋰電池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出,到2025年,貴州省鋰電池材料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國內重要鋰電池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