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香港新田蓄洪池太陽能年發電4.7萬度 |
(時間:2022/6/28 8:38:46) |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為響應碳中和目標,推廣可再生能源,香港渠務署首次在元朗新田推出“蓄洪池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試點項目,并試行“可踏式”及“柔韌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三套系統每年發電量達4.7萬度電,相當于14個三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減排成效相當于1400棵樹。
蓄洪池面首設“生態浮島”,供雀鳥歇腳。渠務署希望,未來能更高效地利用空間,發展可再生能源。
位于新田蓄洪池池面的“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約300平方米,由70塊太陽能光伏板組成。“為減少光反射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太陽能板都采用低反光材料,太陽能板也經核算后固定向北偏5度。”渠務署機電工程部高級工程師呂振龍還指出,渠務署正觀察新田試點項目在防風、發電等方面的表現,作為未來在河道空間發展浮式太陽能板的參考。
為給雀鳥提供休閑場地,渠務署首次以EVA膠,將聚酯纖維、植物纖維黏合制作“生態浮島”,并在其中種滿開花植物。距離“生態浮島”不遠的村路上還設小型觀景臺,游人路過時可坐于由本地樹木轉廢為材制造的長凳,觀賞蓄洪池中的浮式太陽能發電和生態浮島組合。渠務署新界北渠務部高級工程師庾志強希望,早日將此組合推廣至全港27個蓄洪池。
自今年3月運行至今,三套太陽能系統已產出超過一萬度電,大致能滿足新田雨水泵房需求。在雨水泵房的維修平臺的行人通道上,鋪有92塊“可踏式太陽能板”;泵房入水口螺旋泵槽蓋面上,則安裝了108塊“柔韌式太陽能板”。“柔韌式太陽能板”因其可彎曲特性還被制作成“太陽能樹”,所產電量可供手機充電,在夜晚還能自動發光照明。
呂振龍希望,未來能將太陽能發電系統更廣泛地應用市民生活與城市發展中,也盼望有更多民間力量加入,孕育相關綠色產業。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