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亞太地區有潛力引領全球氫能生態系統 |
(時間:2022/8/23 9:33:45) |
據氫產業分析師稱,亞太地區有潛力成為全球下一個氫能超級大區,那里的國家需要共同努力來擴大規模。
總部位于香港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商財富石油公司的業務發展和技術總監邁克爾·瓊斯在香港舉行的《華盛頓郵報》亞洲可持續發展會議上說:“氫幾乎就是能源的民主化。”他說:“它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實現,比如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同的國家會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有了這些,你就不會像我們今天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經濟那樣,只依賴少數地區的供應。”氫燃料是一種燃燒氧氣的零碳燃料,前提是它可以在不涉及碳排的過程中產生。它可用于燃料電池或內燃機。氫氣可以從各種國內資源中產生,如天然氣、核能、生物質能,以及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尋找更清潔能源的全球凈零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亞太國家將注意力轉向氫作為一種能源。今年3月,中國出臺了首個在2021-2035年期間發展全國氫能經濟的長期計劃。與此同時,日本和韓國政府也在亞太地區率先發展國內氫氣產業,推出了擴大氫氣能力的國家路線圖。
在《華盛頓郵報》的活動上,業內專家表示,亞太地區具有成為氫能超級大區的范圍和潛力,但由于其獨特的能源狀況,需要各國之間的合作。國際咨詢公司環境資源管理(ERM)的能源和低碳轉型顧問陳夏(音譯)在會上說:“如果你看看亞太地區的國家,你會發現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韓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氫氣進口國,它們為能源安全和能源自給而努力。但兩國在氫燃料汽車的制造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并向澳大利亞和歐洲出口氫燃料汽車。韓國還與挪威簽署了液化氫運輸技術合作協議。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供應,有潛力在氫生產方面與中國競爭,并成為亞洲市場上重要的氫供應國和出口國。然而,它將需要從日本和韓國等國家進口燃料電池汽車,陳說。由于可再生能源產能的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氫氣生產國和消費國。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份的數據,中國目前的氫氣年產量約為3300萬噸,年產能已達到4000萬噸。
盡管綠色氫在中國總的氫產量中所占比例不到10%,但中國以其具有價格競爭力和效率的水電解技術領先,該技術用于生產綠色氫——每千瓦時的成本為7000元——幾乎是歐洲國家價格的一半,陳說。
然而,關注中國能源行業的咨詢公司Energy Iceberg的創始人余雪(Yuki Yu)表示,目前中國生產的氫氣中,90%以上仍是化石燃料生產的所謂“灰色氫”,其中大多數是通過煤氣化生產的。
陳補充說,由于國內需求巨大,中國生產的氫可能不得不留在國內,限制了中國在全球氫市場的參與度。盡管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但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它有潛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綠色氫市場。據余教授介紹,這是通過使用可再生電力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來產生的,可以實現零排放。根據Energy Iceberg的研究,中國目前有274個綠色氫項目。余表示,這些項目處于規劃階段的多于運營階段,但預計到2025年將有許多項目上線。
財富石油公司的瓊斯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參與者,包括工業氣體公司、電力公司、天然氣和電力公司,以及本國石油公司和國際石油公司的參與。我認為未來氫能將會有更多的參與者和更多樣化的供應。”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