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國網冀北電力新能源交易突破100億千瓦時 |
(時間:2022/11/29 10:28:47) |
為京津冀輸送更多綠色電能,今年以來,在河北省發改委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國網冀北電力建立了全面放開的新能源市場交易機制,推動新能源交易量實現跨越式增長。11月初,國網冀北電力新能源交易電量累計突破100億千瓦時。今年前10個月,國網冀北電力新能源交易電量比之前四年交易電量總和的3倍還多。
“四方協作機制”破除可再生能源消納瓶頸
近日,在位于北京市的國網冀北電力交易大廳的電子屏幕上,關于新能源電力交易的介紹不斷滾動,之前成交的數據也在不斷顯現。
11月7日,一場滿足電力用戶11月綠色用電需求的新能源交易在交易大廳進行。交易完成后,工作人員對成交量進行安全校核,成交宣布有效。隨后,近40家新能源發電企業與17家用戶側主體在交易平臺簽訂電子交易合同。這些合同的簽訂也意味著國網冀北電力新能源交易電量累計突破100億千瓦時。
國網冀北電力的新能源交易始于2017年。為了充分利用新能源、滿足電采暖的用電需求,該公司協同河北省相關部門共同建立了“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的“四方協作機制”。
該機制精準匹配了電采暖用戶用能特點和低價用能訴求,充分發揮了電力交易的橋梁作用并調動了發電企業積極性,將保障性收購以外的富余電能銷售給電采暖用戶,從而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就地消納水平,實現了政府給政策、企業得實惠、居民有溫暖、電網促轉型的多贏訴求。
數據顯示,五年來,國網冀北電力持續健全“四方協作機制”,滿足了800余戶集中式電采暖用戶和10萬余戶分散式電采暖用戶的清潔經濟用能需求,供熱面積達到1700萬平方米,截至11月初,累計交易電量達到30.23億千瓦時。
該機制的相關成果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并納入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
“‘四方協作機制’從體制機制上破除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瓶頸,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籌兼顧。”國網冀北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滿足采暖用電需求之外,該公司主動服務冀北企業,主動把握緊鄰京津、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地理區位優勢,依托電力交易平臺,主動對接阿里巴巴信息科技(張北)有限公司、河北秦淮數據有限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有序組織綠色電能的市場化交易。
“有了充足、經濟的電能,張家口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順利。”張家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大量使用的新能源已成為張家口市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綠色辦奧”理念下,國網冀北電力的綠色電能交易機制有了更大用途。
在落實“綠色辦奧”理念過程中,國網冀北電力充分發揮平臺樞紐作用。他們積極促請主管部門加快完成發電企業和用戶市場準入,依托電力交易平臺建立健全冬奧場館與可再生能源提供企業的市場化交易機制,通過雙邊協商方式開展交易。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國網冀北電力累計開展了6次冬奧場館新能源交易,達成233筆交易,滿足了冬奧場館綠色電能需求。
具體來看,張家口冬奧場館自2019年建設期開始,累計使用新能源電量1.19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3.9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42萬噸,實現了張家口冬奧場館全生命周期使用綠色電能。
冀北地區外送北京冬奧場館新能源1.78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5.8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
“得益于冬奧新能源交易機制的創新建立,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建和正賽全過程,實現了奧運史上首次場館100%使用清潔能源。”國網冀北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這233筆新能源交易促成了冬奧場館100%綠色用能,由于綠色電能很多是來自張北的風電,人們形象地把這個過程稱為“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北京冬奧會已落下帷幕,但京冀之間的新能源輸送通道卻變得更為寬廣。
原來,以冬奧綠電服務保障工作為契機,國網冀北電力搭建了新能源生產、交易、消費全流程溯源認證體系,形成新能源供應與消費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根據統計,在冬奧新能源交易與綠電認證的引領下,超過500戶自愿購買清潔電力的直接交易用戶已經向國網冀北電力的交易中心提交了入市申請。京冀之間的綠色電能交易正在有序進行。
構建全面放開的新能源市場
全球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制底盤零部件供應商——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公司通過國網冀北電力的交易中心完成了6000萬千瓦時綠色電能交易,占年用電量的15%,實現碳減排5.3萬噸,也實現了全球輪轂行業首個“燈塔工廠”生產線的100%綠色電力供給,為該企業“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了強力支撐。
持續為企業的綠色轉型賦能,今年,國網冀北電力向廣大市場主體給出了綠色電能供應的系統方案。
在充分吸收借鑒“四方協作機制”、冬奧新能源交易機制經驗基礎上,今年,國網冀北電力在電力中長期市場機制框架內,設立了獨立的新能源交易品種,從而構建了全面放開的新能源市場機制。
在供給側,該公司放開市場準入,促進各類新能源企業進入市場,同時充分打通省(市、區)間送電通道,促進綠色電能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
在消費側,開展綠電權益屬性認證管理,國網冀北電力積極與河北省發改委溝通匯報,明確新增新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這讓新能源的綠色商品屬性凸顯。
政策保障方面,國網冀北電力還積極協同主管部門完善綠電交易規則。他們根據華北能源監管局新能源交易調度實施細則,確保綠電交易實現優先組織、優先結算、優先執行。
河北省發改委經濟運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綠色電能市場全面放開后,截至10月底,國網冀北電力的交易市場上,406個電力用戶與190個新能源場站開展了新能源交易,成交電量超過70億千瓦時。這意味著,河北探索和實踐出一條服務大規模新能源消納的市場路徑,促進綠色電能生產和消費的市場體系和長效機制得以建立。
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還在繼續。積極開拓省(市、區)間新能源市場,今年以來,國網冀北電力緊密跟蹤跨區跨省(市、區)新能源市場交易需求,在電力交易中心與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有效協調利用省(市、區)間送電通道,累計組織新能源外送山東電網10.84億千瓦時,實現了冀北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
“國網冀北電力立足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和保供應、促轉型的職責使命,全力服務新能源發展,積極推動構建各方共同參與的新能源市場消納機制,不斷推動能源低碳綠色轉型,全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國網冀北電力董事長張瑋表示,國網冀北電力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部署為引領,持續健全完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助力“雙碳”目標加快落地見效。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