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表示,2009年鐵礦石談判將再次出現不同的基準價格。
“由于各大礦山的礦石質量、海運成本以及中國對其的需求都不一樣,中國與三大礦業公司談判的基準價格也將不一樣。”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在1月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單尚華表示,中國已與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公司分別進行了多輪實質性的交涉,目前談判價格都在中方預先制定的底線之內進行。
單尚華強調,下一年度鐵礦石結算日期從2009年1月1日開始是三大礦業公司必須接受的一個條件。
長期以來,談判的基準價格為離岸價(即不包括運輸費用),供需雙方任意一對如果率先達成礦價協議,即成為首發價格,其他各方均無條件接受。新價格從當年4月1日(日本新財年起始日)執行。
這一價格機制,在2007年的談判中就遭到了挑戰。當年談判進行至2008年2月,寶鋼集團已與淡水河谷就鐵礦石價格達成一致。然而,力拓和必和必拓兩家公司一改慣例,以其與亞洲距離近、海運費便宜,從而鐵礦石到岸價格便宜為由,拒絕接受首發價格。此后,寶鋼與兩家澳洲礦業公司又另外達成了協議,漲幅高于寶鋼與淡水河谷達成的價格。
此前,有媒體報道,必和必拓表示可以從2009年1月1日起下調鐵礦石售價,但交換條件是中國鋼鐵企業接受新的定價機制,將礦石價格指數化。
“中國肯定不會接受指數定價。”單尚華表示,指數定價不利于安排生產和銷售,相當于鋼廠向鐵礦商承諾了長期采購數量,但是沒有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