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冶金】包鋼“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 |
(時間:2009/5/27 10:06:02) |
包頭鋼鐵(集團)責任有限公司是國家“一五”期間建設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和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企業。自1954年建廠以來(1998年改制為公司制企業),歷經53年輝煌發展,目前已進入了我國鋼鐵企業十強、制造業工業企業三十強、全國大型工業企業五十強,并擁有“包鋼股份”和“稀土高科”兩個上市公司,截至2006年末,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上繳稅金25億元,總資產達414億元。 在發展取得令世界矚目的驕人成績的同時,包鋼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上同樣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俱佳的道路。走進包鋼,詳細了解了包鋼是如何下好“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這盤大棋的。 節能減排是挑戰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走這條路不是被動地,而是主動的,”包鋼集團總工程師、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李春龍強調,“我們不是迫于社會和國家政策的壓力,為了做表面文章被動去變的,而是視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為提高企業競爭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因而主動去變的。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一個企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最主要考驗的是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如何節約能源,發揮原料的最大效益,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是企業生產經營及生存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課題,因而我們才有了把’要我循環’變為’我要循環’的思維。” 深切感到,包鋼人既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這一點,從上至公司領導層的年度行政報告,下至普通員工的談論中都能感受到。包鋼集團在提出循環發展是發展循環經濟這一新概念后,首先通過各種形式讓廣大干部職工深切認識到,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原燃材料的受制約的嚴峻形勢及市場環境對企業發展形成的巨大壓力;同時讓廣大干部職工思考如何才能多級利用原料和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以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進而實現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多贏,創造出包鋼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模式。 節能減排也是機遇 目標確定后,包鋼開始走上了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道路,李春龍總工程和生產(安全環保)部寧輝棟副部長等人先后介紹了包鋼從源頭抓起,努力實現每個生產環節節能減排,循環利用能源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成績。 第一、廢氣治理、利用方面的改變。包鋼煉鐵生產的主要原料是白云鄂博鐵礦石,由于白云鐵礦石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在生產過程中要產生大量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的含氟煙氣,為此,多年來包鋼花費了大量氣力和資金對氟污染進行了綜合治理,通過改進選礦工藝,提高燒結無氟鐵精礦配加比例、變干法為濕法除氟凈化工藝等新技術,使各生產工序中的排氟量大大降低。 第二、合理利用二次能源。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大大提高了高爐及轉爐煤氣利用率,成功實現了負能煉鋼:2006年,利用高爐煤氣126.32億立方米、回收轉爐煤氣3.73億立方米;預計投資21.9億元,正在建設的兩臺15萬千瓦的燃氣輪機組,投產后可消化全部富余煤氣,年供電量18.4億度,每年可創直接經濟效益4億元以上。 第三、污染物減排。為了減少和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減輕對大氣的影響,近幾年內建成投入運營的三座煤氣脫硫凈化設備使焦爐煤氣硫化氫含量由凈化前的7克/立方米降至1克/立方米以下,大大減少了燃燒焦爐煤氣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同時,包鋼還采取了綜合控制措施:焦化廠洗精煤時產生的煤泥全部摻入熱電鍋爐燃料中,禁止居民使用;加大民用煤氣使用量,減少民用煤的消耗;拆除小鍋爐,采用集中供熱提高供熱效率;不再采購和使用高硫煤;大量外購使用含硫低的鐵精礦,減少了原料中硫的帶入量。 第四、節水方面。包鋼投資1.6億多元,于2003年6月29日建成使用的總排污水治理工程,每小時可處理污水量6000立方米,實現了工業污水全部處理后的再利用和排放;投入數億元對三座燃煤鍋爐進行由煤改燒煤氣的改造;逐步對所有煉鋼轉爐進行干法除塵改造,對稀土高科冶煉廠及其周邊外排酸性較高的廢水進行處理。這一系列技術改造和對新型尖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包鋼的回用水回用率。 以上各項措施使包鋼的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真正落實到了每一個生產環節,也使企業煥發了新的生機,大大增強了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節能減排實施后的顯著效益 “十一五”期間,包鋼將按照建設國內一流企業的總目標,大力實施持續、開放、創新、循環、和諧五大戰略,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銷售收入實現600億元,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初步跨上“規模適度集約化;結構精優特色化;技術領先自主化;管理嚴細科學化;發展全面和諧化”的國內一流企業臺階,再繼續奮斗5~10年,使包鋼邁進國際著名企業行列。 圍繞“十一五”發展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包鋼結構調整總體發展規劃》實施項目全部建成后,廢氣污染物排放可較目前下降30%以上,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減排1.3萬噸,煙塵排放量減排0.94萬噸,粉塵排放量減排2.19萬噸;噸鋼綜合能耗由2005年的800多公斤標煤/噸降到了686公斤標煤/噸;工業用新水總量基本不增加;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52%提高到78%;噸鋼排污達到清潔生產二級指標。 據悉,從2001年到2006年,包鋼在節能環保等循環經濟項目上累計投資約26億元,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后,每年可節約資金或創經濟效益7億元以上,企業的裝備水平和技術經濟指標也將得到顯著提高。循環經濟項目在使“三廢”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極大地改善廠區及周邊地區的環境質量,從而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包鋼將繼續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能耗和物耗,提高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改善環境,按照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理念,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