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根據《歐盟工作模式條約》(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TFEU)第101條約,就力拓和必和必拓之間合并西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業務一事展開反壟斷調查,并表示將重點評估該事件對海運市場產生的影響。 消息一出,歐洲鋼鐵聯盟(EUROFER)首先做出反應。 25日當天,該聯盟總干事GordonMoffat表示:“我們非常歡迎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我們仍然堅持,該合資企業將形成高度集中、令市場不可接受,并會極大限制全球鐵礦石海運市場的競爭。” 2009年12月5日,兩大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和力拓,在半年前非約束性協議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就成立一家覆蓋雙方在西澳大利亞州全部鐵礦石資產的生產合資企業,簽署了約束性協議。 該合資公司,將由兩拓各持股50%,擁有西澳現在的和未來的全部鐵礦石資產及債務。通過整合雙方西澳的鐵礦石業務,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從而實現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多鐵礦石的目標。 力拓與必和必拓認為,合資企業獨特的生產和開發協同效應所產生的凈現值將超過100億美元。包括對鄰近礦產資源的統一經營等。 但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全球主流鋼企和行業協會的反對聲浪此起彼伏。 1月25日,歐鋼聯再次指出,目前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家公司主導的市場,如果轉向只有兩家,這將大大降低消費者對供應商的選擇機會,全球都只能從兩個市場寡頭的手中購買鐵礦石。 據了解,歐鋼聯為反對兩拓合資成真,一直在對歐盟委員會進行不遺余力的游說。 理由包括如下諸多方面:通過合資公司,兩拓將更透支供求關系,并在決定鐵礦石價格和總量的長協談判中,不再互相構成制約;它們二者將擁有完全相同的有效產出,和關于對方總量的全部信息;合資公司成立后,對擴大未來鐵礦石生產量和基礎設施投入的激勵,也將受到相當的限制;甚至表示,這一創建合資公司的提議,對于鐵礦石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就將和2008年歐盟委員會所反對通過的、必和必拓欲并購力拓一案一樣嚴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