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冶金】中國因素不支撐礦價大幅上漲 |
(時間:2010-3-3 9:49:49) |
中方與三大礦山巨頭的新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正式開始,代表中國鋼廠利益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沉默了一段時間后,于2月9日再次表態,而且說是最后一次表態。表態的重點依然是近年來三巨頭頻頻上漲鐵礦石價格,已經將中國鋼鐵業的利潤“逼到了不得了的境地”,“三大礦山供應到中國的產品只能有一個價格”。 對于鐵礦石價格談判上一年度的無果而終和新一年度的談判前景,著名鋼鐵專家、首席分析師馬忠普指出,中國鋼鐵企業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間既有商業利益的競爭博弈,也有發展長期戰略合作的共同利益,重要的是如何走出一條平衡兩者關系的正確道路。“但是在這幾年復雜的國際經濟背景下,中國鋼鐵企業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間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不僅毫無進展,反而透過鐵礦石談判和鐵礦石市場的震蕩,特別是已經過去的2009年度鐵礦石談判期間發生的許多不愉快事情,展現在人們面前更多的是冷戰氛圍。這種局面對雙方都不利。”馬忠普說。 他認為,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中,鋼鐵市場形勢十分復雜,但是未來的趨勢卻十分明顯。只有認清全球鋼鐵市場形勢,才能做出正確的鐵礦石談判預期。這不僅有利于鐵礦石談判摒棄冷戰,回歸理性,也有利于維護2010年處在恢復期的世界鋼鐵市場和世界經濟。 中國鋼材市場價格始終在低谷中徘徊 伴隨去年10月份開始的中國這輪高庫存狀態下的鋼材價格觸底反彈,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也像長了翅膀,大幅攀升。國際一些大基金、研究機構紛紛修改自己原來的預測,提高了對鐵礦石談判價格上漲的預期,甚至改變了包括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自己原來對鐵礦石價格漲幅20%的預期。 然而鋼材市場的好景不長。進入今年1月下旬,由于高庫存的壓力,中國鋼材市場價格緩緩回落。 馬忠普說,目前,受中國鋼材價格回落影響,鐵礦石現貨進口價格也出現了回落趨勢,現貨進口礦價格已經低于130美元/噸,但仍高于國內鐵礦石市場價格。中國1月份進口鐵礦石4662萬噸,環比減少25%。這就決定了現貨進口價格還有進一步回落的趨勢。中國鋼材、鐵礦石市場價格的震蕩回落,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在世界鋼材市場低迷條件下,中國鋼材市場低谷震蕩的走勢特征,也有利于鐵礦石談判雙方冷靜地認識中國鋼材市場的真實形勢,推動雙方達成都能接受的談判結果。 長協價漲35%~50%難度大 2009年全球經濟陷入危機的低谷,只有中國等少數發展中國家經濟提前走出低谷,鋼鐵需求在投資拉動下出現大幅增長的趨勢。世界鋼鐵企業仍然在金融危機壓力下艱難地博弈。其中,歐盟2009年粗鋼產量同比減少了29.7%,美國同比減少了36.4%,日本也減產25%。雖然去年四季度以來國際鋼鐵業產量恢復性回升較快,但是相當成分是代替去庫存化和補充低庫存,實際需求增長很慢。盡管歐盟提出今年二季度產量恢復到危機前,但是無論世界經濟還是鋼材需求,恢復到危機前水平至少要到三四季度。 馬忠普說,很顯然,世界經濟和世界鋼鐵業并沒有完全從低谷中走出來,需求和價格的低迷仍籠罩著國際鋼鐵市場。受國內產量居高不下和出口低迷影響,中國和世界鋼材市場價格走勢至少今年上半年仍將延續在低谷中震蕩的大趨勢。這不僅制約鋼材市場的價格,也制約鐵礦石的價格。最近瑞典原材料集團(RMG)預測,2010年歐洲鐵礦石長協價將上漲5%~15%。路透社2月1日轉發的RMG咨詢公司預測表示,鐵礦石基準價格今年將上升10%~15%。鐵礦石需求較去年僅恢復性增長10%左右。這一清醒的漲幅預測遠低于其他研究機構對亞洲鐵礦石長協價預期35%~50%的漲幅。僅僅中國因素不可能支撐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更何況近期中國市場鋼材價格的回落趨勢已經使鋼鐵企業面臨很大的成本、庫存壓力。 “走出去”戰略將會改變中國鋼鐵供需布局 受投資拉動影響,2009年中國鋼產量增加6500萬噸,影響鐵礦石進口達到6.28億噸,比2008年增加了近1.9億噸。這里雖然有國內需求大幅增長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去年國際鐵礦石需求大幅減少,國際市場價格低,導致國內許多礦山減產或停產,一些鋼鐵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大量進口鐵礦石。 馬忠普認為,我國投資拉動型經濟的基本態勢將會延續到2010年,影響我國鋼材消費增加5000萬噸,但是目前國內市場3000萬噸的新增庫存風險亟待緩解,實際上新增產量需求仍是變數。目前,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經高于國內市場鐵礦石價格,這會刺激國內礦山恢復和增加生產。因此,2010年國內鐵礦石市場的供需矛盾遠不如去年明顯。 他表示,經歷了連續兩年投資拉動影響,中國鋼材需求已經接近飽和點。從2011年開始,中國年度鋼材需求變化將歷史性地提前進入高消費、低增長時期。每年三四千萬噸的鐵礦石需求增長,不僅國內礦山能夠通過增產來滿足,而且中國鋼鐵企業多途徑進口鐵礦石的努力會大幅度減輕鐵礦石談判的壓力。用不了兩三年,中國鋼鐵企業以發展中國家投資合作為重點,走出去開礦、建鋼廠、興辦航運的國際產業鏈戰略和擴大經濟合作雙贏發展戰略,就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鐵礦石談判需要擺脫冷戰思維 馬忠普說,中國不僅有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市場、散貨輪海運市場,也有同國際企業發展合作雙贏的愿望。任何一個國際礦業公司只有同中國企業建立這種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才能在中國市場上得到長期發展。 “遺憾的是,近幾年,中國鋼鐵企業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不僅沒有建立有效的合作雙贏關系,在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利益博弈關系中忽視了兩者的協調,在投資合作上沒有任何建樹,反而在鐵礦石談判的利益博弈中陷入了冷戰的怪圈”。 他說,鐵礦石談判領域的冷戰并沒有給兩國企業帶來贏家,冷戰的不利后果是雙方企業界都不愿意看到的。對于把中方歷次鐵礦石談判的被動態勢僅僅歸結于談判時機把握,歸結為鐵礦石談判慣例與模式問題,歸結為進口鐵礦石市場秩序混亂是遠遠不夠的。歷次鐵礦石談判被動的根本原因是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供需布局結構中沒有戰略控制力。中國鋼鐵企業的戰略調整總是慢半拍,缺少集中整體優勢的模式創新,這要從體制上和產業政策上找差距,只不過這個過程還剛剛開始。這更需要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要用長遠眼光來看待同中國鋼鐵企業發展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全面把握兩國企業合作的大趨勢,使雙方企業界在鐵礦石談判與合作中擺脫冷戰思維,在合作雙贏的道路上不斷走向成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