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冶金】國家將加大地質勘查投入 國內礦山稅費有望下調 |
(時間:2010-6-21 10:11:33) |
中國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3億噸,占鐵礦石全球貿易量的70%。然而在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卻遭遇屢屢受挫的局面,2010年度的談判以外方二季度報復性漲價100%謝幕,三季度又漲價20%左右。如今,鐵礦石的進口價格已經連續6年增長,鋼鐵企業成本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的鋼鐵企業究竟如何才能改變被人“卡脖子”的命運?中國礦業聯合會副會長王家華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馮會玲專訪時表示:4種辦法可以逐步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其中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是:國內礦山稅費有望盡快下調。 截至5月31日全國鐵礦均價1031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高出近80%。這樣的高價讓鋼鐵企業連連叫苦:因為這樣的價格意味著他們每生產一噸鋼就要虧本100塊錢左右。在王家華看來,改變目前的尷尬狀況并非沒有可能,4種手段結合,難題就有望得到解決。王家華表示,我們說鋼鐵產能大概根據我們的預算,起碼要多1億5000萬噸,相當于3億噸的鐵礦石,這次下決心,立下軍令要淘汰1千萬噸,我們認為它要1億5千萬噸,這些東西都是歷年來沉淀下來,積攢的問題,地方要GDP,要稅收,要就業,他寧可自己壓錢,自己壓價,進口就多投進口。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王家華的自信有數據為證。今年3月國土部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我國鐵礦資源供應能力明顯提高,鐵礦石原礦產量從2003年的2.6億噸增加到2009年的8.8億噸,國產鐵礦自給率穩步提升,正在建設和規劃建設中的鐵礦石設計能力為4.8億噸/年。 另外,在剛剛召開的第五屆全國百家地質隊長座談會上,國土部部長徐紹史也透露國家將加大地質勘查投入。徐紹史說,2009年的地勘投入是850億元,增長了18.2%;今年僅中央財政投入到地質勘查就有150億元,地方上的地勘基金已經達到130億的規模,中央地勘基金的規模也有20個億,社會和央企的投資也在積極地跟進。 究竟如何才能讓民族礦山釋放能量?怎樣才能給礦山企業營造良好的環境?王家華直指現在對礦山企業過高的稅費。王家華表示,國有鐵礦石的支撐落在什么地方,落在稅收太高,占銷售收入的25%左右,國外大概在8%左右,它虧本啊,本身品位只有人家的50%,再加上比國外的同行要高出3倍的稅費,當然它就支撐不了。 1994年的稅制改革以后,由于原冶金產品稅負較高,稅改過程中把冶金產品減少的稅收通過提高冶金礦山稅負的辦法進行彌補,而王家華給礦山企業帶來了一個最振奮的消息:國內礦山稅費有望盡快下調。 在王家華提到的4種解決目前鐵礦石難題的辦法中,他認為淘汰落后鋼鐵產能最為艱難。王家華說,我們說鋼鐵產能大概根據我們的預算,起碼要多1億5000萬噸,相當于3億噸的鐵礦石,這次下決心,立下軍令要淘汰1千萬噸,我們認為它要1億5千萬噸,這些東西都是歷年來沉淀下來,積攢的問題,地方要GDP,要稅收,要就業,他寧可自己壓錢,自己壓價,進口就多投進口。 2010年中國將進口7億噸鐵礦石,按照120美元/噸的平均價格計算,每年我國鐵礦石貿易金額都超過84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海運費等成本。于是一些企業已經像王家華所建議的那樣,走出去尋找出路。武鋼已經在加拿大、拉美、非洲等地鎖定了數十億噸鐵礦石資源,所以企業負責人曾自信地表示,再過三五年,武鋼就可以實現鐵礦石自給,到那個時候,武鋼無須再從三大礦山買一噸礦!王家華強調,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單純依靠本國資源去發展,中國自然也不會停止進口鐵礦石,但今后,會朝著多元進口的方向努力。產鐵礦的也不就澳大利亞一個國家,好多國家都有鐵礦,我有可能在巴西搞礦,有可能在印度搞礦,因為印度最近它礦業部長到中國來,也希望中國跟他合作,搞鐵礦。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