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冶金】印度擬禁止鐵礦石出口遭礦業企業反對 |
(時間:2010-7-15 9:23:07) |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的鐵礦石出口國,其最大的出口市場是中國。然而近年來,隨著印度國內鋼鐵產業的發展,該不該出口鐵礦石成為爭論話題。不斷提高的鐵礦石出口稅和擬議中的鐵礦石出口禁令,讓諸多印度礦業企業受到打擊、叫苦不迭。另一方面,以鋼鐵部高官和鋼鐵企業領導為代表的一方認為,要確保印度國內資源安全,禁止鐵礦石出口勢在必行。 提議:一旦耗盡,就無法再獲得 本月12日,印度鋼鐵部秘書長阿圖爾·查圖爾維迪旗幟鮮明地發出號召,呼吁禁止鐵礦石出口,保護印度國內鐵礦產資源。查圖爾維迪稱,“鐵礦石是不可再生資源,徹底禁止鐵礦石出口將很有好處。一旦它們耗盡,就無法再獲得了。”查圖爾維迪說,“我們將尋求以稅收和限制數量等方式保障印度國內的鐵礦石使用需求……實現最小限度的出口。” 此言一出,印度產業界內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鋼鐵企業歡欣鼓舞,而礦業企業強烈不滿。 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鐵礦石出口國。目前其每年的鐵礦石產量大約為2.2億噸,其中一半左右出口,而出口鐵礦石中有80%到90%銷往中國。 圍繞如此大規模的鐵礦石產業,印度鋼鐵企業和礦業企業的博弈由來已久。對于礦業企業來說,鐵礦石出口就意味著巨額利潤。鋼鐵企業則希望通過提高出口稅或徹底禁止鐵礦石出口,增加對印度國內市場的鐵礦石供給,從而使印度的鋼鐵企業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在國內市場買到鐵礦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印度鋼鐵企業近年來一直在對政府展開積極游說。倫敦《金融時報》稱,印度決策層內部也有人認為出口礦產資源并非明智之舉,尤其是向中國出口鐵礦石。 現狀:鐵礦石出口成本不斷增加 2009年以前,印度的鐵礦石出口一直保持增長趨勢,然而從去年12月開始,印度礦業企業就接連迎來了政府為控制鐵礦石出口而出臺的增稅決策。 印度政府先是把對鐵礦石塊礦征收的出口稅從此前的5%增加到了10%,原來免稅的粉礦也開始征收5%的出口稅。今年4月,印度政府再度把塊礦的出口稅提高到了15%。此外,5月中旬,出口鐵礦石的鐵路運輸費也每噸提高了300盧比(約合6.6美元)。 成本不斷增加導致鐵礦石出口量下降。印度礦業聯合會主席斯達爾斯·朗格塔5月表示,印度的鐵礦石出口從2008-2009財年的1.06億噸減少到了2009-2010財年的不到1億噸。 朗格塔認為,印度政府在鐵礦石出口稅政策方面的不穩定性影響了礦業企業的開采活動。“這樣的出口增稅之下,我們無法計劃我們的行動,無法計劃我們的出口,我們也沒法簽合同,”朗格塔說。 然而,從4月份的增稅至今,有關進一步提高鐵礦石出口稅的傳言仍然不斷。最近,印度工商業聯合會還提議對鐵礦石粉礦征收的出口稅增至20%。這一提議得到了印度鋼鐵部長維爾巴德拉·辛格的支持,本月初,辛格表示,“現有的鐵礦石出口稅還不夠,如果有可能,政府應當徹底禁止出口鐵礦石,或者至少對鐵礦石出口統一征收20%的出口稅。” 支持:禁令可促進國內經濟 按照印度鋼鐵部的設想,對鐵礦石出口實施禁令,可以確保印度的礦產資源能夠被充分用于滿足國內經濟增長的需要、建造急需的基礎設施。 印度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2010財年,印度的鋼鐵需求增長了7.6%,達到5632萬噸,其中,主要的需求是被汽車、公路和住房建設所拉動的。據估計,今年印度的鋼鐵需求有望至少增加10%。 今年2月,印度塔塔鋼鐵公司高級顧問阿密特·查特吉也對印度國內的鋼鐵需求表示了樂觀。查特吉稱,印度總體的鋼鐵用量將會增加,尤其是在建筑和汽車行業,而印度擁有低成本鐵礦石和低成本勞動力的雙重優勢,將使印度國內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他大聲疾呼禁止鐵礦石出口,“出口應當被禁止,我們根本不需要出口上天賜給我們的東西。” 印度礦產大省卡納塔克邦首席部長葉德尤帕拉也是鐵礦石出口禁令的堅決支持者。他指出,政府不斷提高出口稅的同時,非法走私鐵礦石的活動卻越來越猖獗,過去2年來,至少有1050萬噸鐵礦石從該邦被非法走私到其他國家。為了打擊鐵礦石走私,印度的森林、環保和港口官員還曾多次與礦業黑幫發生沖突。 葉德尤帕拉認為,鐵礦石出口的巨額利潤導致了印度國內遍地非法礦場。據估計,印度的1.5萬個鐵礦中只有8700個是擁有合法開采許可的。“因為采礦,我們正在失去一切,采礦活動對環境有著難以想象的影響,森林、部落居民都受到采礦活動的威脅,此外,采礦活動還間接地助長了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裝,”葉德尤帕拉說。 他認為,要制止非法采礦,唯一的途徑就是禁止鐵礦石出口。 反對:國內鋼企難消耗全部礦石 然而,一名印度鋼鐵企業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出口禁令的想法是“胡鬧”。因為考慮到此舉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印度在世貿組織(WTO)的地位以及本國的就業和稅收收入損失,這一想法不可能付諸實施。 其實,早在出口稅開始征收時,印度礦業部就致信財政部,要求取消鐵礦石出口關稅。礦業部指出,鐵礦石儲藏量最大的幾個邦均屬于森林密集的欠發達地區,農業條件差,而且基礎設施落后,工業加工規模也很小,當地人多以開采鐵礦石為生。征收出口稅使這些地區鐵礦石出口嚴重受挫,60多萬人將面臨失業。 鋼鐵部有關實施鐵礦石出口禁令的提案有待印度國會的批準。對于這個提案,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印度的礦業企業。印度礦業聯合會及果阿地區礦業出口協會估計,鐵礦石出口受限后,當前市場將萎縮1/3,將導致礦石價格下滑,利潤減少。 此外,礦業企業提出,盡管印度年鐵礦石出口達到了1億噸,但是其中85%都是價值較低的粉礦。印度本國的煉鋼廠缺少燒結設備和相關技術,因此無法對這類粉礦進行利用。這將使中小型礦業企業停產,負面效果必將擴大到運輸、服務、港口等其他行業。 分析:印度出現資源保護主義 對于礦業企業的質疑,印度鋼鐵部長辛格強調,印度的鋼鐵企業已經開始采用新的煉鋼技術,并正在擴大產能。印度計劃到2012年底以前將其鋼鐵產能從目前的7200萬噸提高到1.24億噸。“最好是出口成品鋼材,而不是原料。”辛格強調說。而鋼鐵部秘書長查圖爾維迪進一步提議,除了限制鐵礦石出口,印度也應考慮禁止鐵礦石以外的其他資源出口,如煤炭和石油。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問題專家傅曉強認為,關于禁止鐵礦石出口的討論反映出了印度國內當前的某種“資源保護主義”。 傅曉強認為,從現實來看,印度國內的鋼鐵企業產能有限,短期內也不會有大幅度的產能提高,因此,一旦禁止鐵礦石出口,印度國內的鋼鐵企業將無法完全消化鐵礦石供給。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