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全球風能巨頭維斯塔斯公司向大唐(通遼)霍林河新能源有限公司售出58臺V52-850千瓦型風機。風機將于7月底在內蒙古通遼市扎旗一期風場試風。 上周,大唐、維斯塔斯與呼市政府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共同發展呼和浩特和內蒙古自治區及周邊地區的風電行業。 數據顯示,內蒙古有1億千瓦以上裝機的風能資源,已經實現了風電裝機300萬千瓦,在建風電裝機300萬千瓦,目前正在著手努力建成第一個中國的“風電三峽”。 風電發展進入迅速擴張階段
風機巨頭搶灘內蒙古 其實,維斯塔斯風機在內蒙古風場的裝機早在2004年,這也是與內蒙古風場的合作實現了真正的長期、雙贏的伙伴關系。從2005年起,中國風機市場的需求不斷上升,并處在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 正是這些機遇,世界風機巨頭紛紛搶灘內蒙古。2008年6月,維斯塔斯公司投資的風力發電機組生產項目落戶呼和浩特,項目總投資約6億人民幣。這也是維斯塔斯在全球范圍內投資的第一家負責所有業務環節的公司。據悉,維斯塔斯今年將在中國風機制造業投資總額達30億元人民幣。 繼丹麥風機巨頭落戶呼和浩特后,2009年4月24日,包頭市青山區政府也與英國獨資企業天順(蘇州)有限公司簽訂了風電塔筒生產項目合作協議,這標志著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企業落戶內蒙古。 就在風機產業大呼過剩的格局下,國內外風機巨頭紛紛搶灘內蒙古,正是對內蒙古乃至中國風電市場利好作出的回應。那么,越來越多的風機商加入“圈地”行列,風機市場的競爭將更加的激烈,風機商將核心產品的研發變成了競爭的砝碼。 自治區產業辦的數據顯示,在風電產業全面啟動的背景下,內蒙古的風能資源同樣受到風電制造企業青睞。除英國風機企業外,廣東明陽風電集團也投資10億元在內蒙古打造生產基地。目前,航天集團、瑞能北方、新疆金風等國內外大型風機制造企業已分別在內蒙古安家落戶、建廠生產。 截至2008年底,國內外風機企業在內蒙古安裝風機數千臺,可提供存足的綠色電能,全球知名風機企業在呼和浩特設有工廠。
內蒙古是風電大后方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在國內約26個省區的風能資源中,大約有32億千瓦裝機容量可供開發,而內蒙古可供開發的風能達14.6億千瓦,這意味著內蒙古風能資源可開發量占了全國的約一半。 維斯塔斯中國區總裁安信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內蒙古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風能作為見效最快、成本低、可持續利用的資源,能幫助中國應對能源需求。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15%的新裝機目標。這使內蒙古將成為世界重要的風能市場。” 對此,內蒙古在振興產業規劃的契機下,優先風電設備制造業,使風機設備與風電建設同步推進,通過各種利好舉措,吸引風能企業和風電企業來內蒙古開發能源。 其實,作為地廣人稀的內蒙古,風能蘊藏量居中國首位,內蒙古作為中國風電的大后方,以風能資源為優勢,正在著手布局中國“風電之都”。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透露說:“在這樣特有的優勢背景下,內蒙古擁有上億千瓦裝機的容量,我們正在著手建成第一個中國的‘風電三峽’。” 同時,為了發揮風能資源優勢,內蒙古已經提出風力發電與風機設備制造掛鉤聯動策略,以風力發電帶動風機制造業發展,從而促進裝備制造業的成長。
風機裝備基地下的領袖模板
就在風機巨頭搶灘之際,維斯塔斯呼和浩特工廠生產的V60-850千瓦型風機正式下線。本報記者了解到,該風機被稱為“為內蒙古市場量身訂制的風機”,而且還是首次為一個特定市場研制開發的風機。 該風機的生產,標志著內蒙古風機裝備制造業邁出了全新的一步,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節能減排,具有深遠的意義。 從自治區發改委獲悉,風電迅猛發展帶動了相關裝備制造業壯大,目前內蒙古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風力發電裝備制造基地。 截至2008年,內蒙古已有風力發電裝備制造企業16戶,其中5戶企業已建成投產,相關企業總投資規模27億多元。其中,建成、在建的風力發電裝備制造企業中,多戶可以組裝、制造風力發電機組整機,其他企業主要為齒輪箱、發電機、扇葉等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 內蒙古的風電產業的發展已經領先國內其他地區,大大拉動了當地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處長包思勤表示,內蒙古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與別的產業相比,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密集型較高,吸納就業能力更強,對推動內蒙古裝備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節能減排破解能源困局
的確,正是看好中國風電市場發展前景,風電制造商才一擁而上。不可否認,在當前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形勢下,維斯塔斯斥巨資布局中國,必將加劇風電制造業市場競爭格局。 在安信誠的眼中,中國把目前的危機當做一次機會來克服金融危機和氣侯危機。這樣做是非常富有遠見卓識的。安信誠估計,中國對于風能設備的投入和投資會進一步的加大而不會減少。 其實,維斯塔斯正在中國打造“全球風能生產和研發中心”。目前,維斯塔斯還將建立一支“中國本土的技術團隊”,努力在中國打造一條完整的“風電價值鏈”。 與此同時,在呼市政府的幫助下,維斯塔斯也在與有關大學開展密切合作,為呼和浩特以及內蒙古地區未來風能市場的發展提供人才的儲備。 此外,維斯塔斯的風機裝備已經實現了90%的國產化,將來要實現100%的本地化,這也將橄欖枝伸向呼和浩特、包頭等地的供應商。 據了解,維斯塔斯已經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以及各地政府機構開展了密切的合作,正在共同界定中國風電并網的一系列標準,并且希望通過標準的制定來解決各方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