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山東印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
(時間:2022/2/15 10:49:43) |
“十四五”時期是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攻堅期、窗口期,可再生能源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山東近日印發《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力爭“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裝機規模和電量較“十三五”末基本實現“三個翻一番”。
《規劃》錨定“雙碳”戰略目標,按照“四增兩減、一提升、兩保障、兩強化”總體工作思路,聚焦打造四大基地、實施四大行動、強化四大支撐,堅定不移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為保障能源穩定可靠供應,推動能源革命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按照《規劃》,山東將打造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魯北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級風光儲一體化基地、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和外電入魯通道可再生能源基地。山東將實施“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行動、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行動、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行動以及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行動。
具體來看,山東半島將重點推進一批百萬千瓦級項目集中連片開發,形成規模化、基地化效應,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海上風電力爭開工1000萬千瓦、投運500萬千瓦。
魯北鹽堿灘將依托濰坊、濱州、東營較多鹽堿灘涂地和未利用地資源,科學評估開發空間,按照“統一規劃、風光同場、集中連片、分步實施”方式,優化光伏發電、風電、儲能等各類要素配比。到2025年,力爭建成風光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以上。
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將結合全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專項規劃,全面總結濟寧、泰安新泰光伏領跑者基地的建設運營經驗,以濟寧、泰安、棗莊、菏澤等地區采煤沉陷區為重點,通過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融合發展模式,實現土地的集約化、立體化綜合利用,力爭到2025年建成裝機容量300萬千瓦左右。
外電入魯通道將結合國家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規劃建設,積極與外電送端省份溝通協商,推動銀東、魯固、昭沂直流等在運通道配套電源結構調整優化,加快推動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到2025年,建成省外來電可再生能源配套電源基地裝機規模力爭達1000萬千瓦。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