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視野】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進口風電塔初征反補貼稅 |
(時間:2012-6-1 9:55:34) |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周三對從中國進口的風電塔設定初步反補貼稅﹐理由是中國公司從政府獲得了補貼。 美國商務部裁定﹐中國企業獲得了13.7%-26%不等的補貼﹐并稱美國應開始向中國進口風電塔征收初步的現金保證。 如果美國商務部于今年夏末確認了初步調查結果﹐并且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也裁定中國企業所獲補貼有損美國公司利益﹐那么美國商務部將要求針對中國進口風電塔征收最終關稅﹐相關決定可能最早將在10月份開 始生效。 事件回顧 2011年12月29日 美“雙反”矛頭指向中國風電行業 繼光伏和輪胎行業之后,美國雙反矛頭又指向中國風電產品。而中國相關企業稱對美出口量很少,即使美國立案,此官司對中國企業影響也有限。 美國風電塔聯盟日前向美商務部及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并尋求征收超過64.37%的關稅。據了解,風電塔架是風電場建設必需的關鍵部件,約占據整個風力發電機組價格的20%。消息一出,國內風電行業一片嘩然。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接受采訪時表示,中方目前正在按照程序進行,相關企業也在準備各種材料。 祁和生同時指出,美國方面目前拿風電塔筒說事,未來有可能針對風機的其他配件提出雙反申請,目前國內的龍頭風機制造商正在密切關注。 天順風能也表示,公司已經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長嚴俊旭為組長的“美國雙反調查應對小組”,將配合美國進行調查。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向本報表示,美國有關方面揪住風電塔筒說事,純粹是為即將到來的大選進行政治炒作,不會對國內風電企業產生影響。 他告訴本報,中國目前向美國出口的風機整機數量很少,年出口量至多幾十臺,并未對美國廠商構成威脅。而雖然塔筒出口量相對較多,但中美雙方真正卷入這一事件的企業都不多,中方向美國出口塔筒的企業也不足5家。 李俊峰同時向本報指出,中國企業向美國出口風電塔筒實際對整個行業發展并無益處。“出口塔筒和出口鋼鐵有什么區別?技術含量都很低,減少出口反而有利于產業升級調整。”李俊峰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也向本報表示,目前美國風電塔聯盟的這一雙反要求不會對國內風電企業構成實質影響,畢竟大部分企業主要在國內市場發展。“不光是塔筒,中國任何一種配件只要出口到美國,就比當地產品便宜,所以今后其他環節可能也會遇到這一情況,這并不奇怪。”施鵬飛說。 施鵬飛指出,國內風機及配件制造行業本已產能過剩,一旦出口美國受阻,國內市場競爭將更激烈,會逼迫行業加速轉型升級。 2012年1月5日 金風、華銳等十多家中國風電企業共討美國“雙反”應對之策 1月5日,包括金風、華銳等十多家中國風電企業集聚北京,共同商討美國“雙反”的應對之策。 “已經請了專門的辯護律師,目前正在與美國方面溝通,爭取不立案。”參與會議的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告訴記者,目前具體的涉案金額尚未完全理清,但估計價值在1億美元左右。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