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分布式光伏運維需走智能化路線 |
(時間:2017-9-19 11:28:27) |
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2020年光伏發電規模達到110GW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GW。如果以2015年光伏發電系統平均成本7元/瓦,運維占1%的成本計算,分布式光伏運維市場規模就將突破40億元。 進入2017年,我國光伏應用市場格局雙轉移特點明顯,新增裝機呈現集中式光伏收窄和分布式光伏提速的態勢。而伴隨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爆發,其運維市場也迸發出巨大的潛力。 運維管理成為分布式光伏一大短板 光伏電站生命周期長達25年,前期選址、設計、設備選型和建設僅占半年左右時間,后期更長時間的效益則需要提升運維來實現。據介紹,分布式光伏運維不僅僅是清洗太陽能電池板,還須定期檢查組件、逆變器、匯流箱等設備運行狀態,檢查溫度是否異常、外觀銹蝕、損壞,檢查電器電氣和機械連接是否安全、未受損等。 據了解,僅電氣連接一項,光伏系統中有成千上萬個接頭,特別是直流端任何一個接頭松了或者接觸不良,極易產生電弧,而電弧產生的高溫導致鄰近物質達到燃點而發生火災。這也再次強調了光伏進萬家并非如普通電器般簡單,運維成為拷問企業分布式光伏布局的關鍵因素。如何有效承接光伏市場轉移、促進行業理性繁榮是光伏企業接下來的重要命題。 近年來,電站規模的持續擴張使我國電站運維市場迎來發展機遇,有不少嗅覺靈敏的光伏企業早已經開始搶先布局光伏電站運維市場。一時之間,各種電站運維管理方案紛紛出爐。然而目前已經發布的電站管理方案大多是集中式光伏電站管理解決方案,相對于分布式光伏電站規模小、分散的特點而言這些方案并不一定適用。雖然國內已經發布的光伏電站解決方案不在少數,卻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 另外,從分布式光伏電站監控系統角度來看,由于分布式光伏電站具有地理位置分散的特點,使得分布式電站的實時監管與數據采集存在很大的技術難度。目前,中國很多電站監控系統不但監測精度準確率偏低,而且無法對電站的故障點進行精準定位并報警,甚至不少電站連歷史發電的詳細數據都沒有保存。如果電站管理者連電站的運行狀況都無法知悉,那分布式電站監控運維便難以進行。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分布式光伏運維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僅有部分資力雄厚光伏企業成立了運維事業部,專業的第三方運營團隊對分布式運維的市場多數還在觀望期。專業從事第三方運維的青島薩納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耿文強曾表示:“分布式光伏電站小而散,還需要跟村民打交道,在全國鋪設運維網點比較耗費精力與成本,目前我國大多數運維企業并未形成較大的服務網絡。” 與此同時,為更好開辟分布式“地盤”,開發者、EPC以及設備供應商臨時覆蓋了運維服務。 探索中的分布式運維 一個好的光伏電站運維方案不但要實現發電端的智能化運營維護、降低維護成本,而且還要及時對光伏電站的逆變器和組串故障進行預防性報警,并最大限度減少光伏電站的發電量損失,提高光伏電站的發電效率。 目前市面上已經發布的優良解決方案也有不少。以研華科技發布的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為例,該公司發布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監控解決方案”克服了對設備與裝置的數據采集難題,可根據傳輸距離而妥善配置網絡系統,并開發了可完整記錄、保護數據的數據網關,可實現對商業屋頂光伏電站、大型公建屋頂光伏電站、工業屋頂光伏電站的集中監控管理。 從現有商業模式的發展路徑和實現載體來看,還有選擇純粹提供運維管理系統的企業。如北京木聯能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峰透露,公司未來將致力于為工商業屋頂提供運維管理系統,發揮其本身專業優勢進行實時監控、專業、大數據分析和統計。另外木聯能之前發布的“小型分布式電站集中監管平臺”,主要針對單體兆瓦級以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集中管理,可以接入不同逆變器廠家數據,給業主客觀的數據分析,及時分辨哪家轉換率高,改進并提高系統效率,協助集團管理人員解決小型分布式電站分布分散、設備眾多、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及時導致的技術創新推進較慢,整體規劃和決策缺少科學依據的問題。 部分生產分布式系統設備的企業也開始重視布局監控運維。比如專注于戶用和工商業屋頂光伏逆變器研發的艾伏新能源在保證逆變器質量的前提下,一方面為逆變器接入了無線監控系統,方便用戶及時查看電站輸出功率、發電量、補貼、是否有故障等運行情況;另一方面,為減少后期運維的成本,艾伏新能源還與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為全系列光伏逆變器投保產品責任險,可對第三方造成的身體傷害或財產損失進行相關費用的賠償,切實保障了用戶權益。 在光伏扶貧中,由于扶貧的單個項目體量不大,但是總量不小,如果有專業的運維管理團隊就可以防止出現遇到問題無人解決的情況發生。以安徽金寨為例,該地區在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的同時要求建立完善運維保障機制,依托集中式光伏企業,設立光伏扶貧運維機構,縣級設立運維中心,鄉鎮設立維修站,配備一到兩名維修人員,每村均要聘請兼職運營維護人員。 另外,天合、愛康等一些制造業出身、資金雄厚的企業也成立了運維事業部,投資型企業持有電站眾多,需要成立專門的運維團隊進行管理,自投自營,派駐骨干人員在項目地負責運維工作。 未來分布式電站運維走向智能化 2016年以來,在電價逐步下調的大背景之下,降本增效成為了光伏行業的主旋律。在此期間,將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高新技術與傳統光伏運營管理技術相結合的電站智能運維正逐步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以研華科技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監控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就結合了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等高新技術,突破了傳統運維簡單監控、無智能分析、被動式低效運維的桎梏,并克服了電站遠程支撐等問題,實現了對光伏電站的遠程智能化運維。 可以想見,在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強烈需求之下,光伏智能運維市場將迎來新的機遇。而電站智能運維的發展也將推動我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從量變達到質變,并由此全面開啟我國光伏行業的新時代。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則必須把握發展機遇,研發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并推動光伏市場的健康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