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智造”閃耀工博會,光伏單晶效率破世界紀錄 |
(時間:2017-11-13 9:34:08) |
這幾天,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正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進行的如火如荼,10個專業展覽、28萬平方米的展示面積,超過2500家展商參展,將中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術、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最新成果,一一展現在公眾面前。 其中,作為中國“走出去”的重要產業和領域之一,中國企業光伏技術的發展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目光,全球領先的光伏企業晶科能源就將全新的“智能制造示范線”帶到了工博會現場,并宣布,經中國科學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P型單晶PERC多柵電池效率達到23.45%,再次打破P型單晶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 電池的效率怎么理解?這一進步又有何意義重大之處?專家介紹,簡單的說,組件將單位面積的太陽熱量轉化為電能的效率。舉個例子,若一平方米的太陽熱量為100kw,組件面積為一個平方,轉換效率若為23.45%的話,就能夠輸出23.45kw的電能,再通過系統,就能夠直接讓人們使用。 不要小看這一轉換率,它直接決定了在一個固定區域內,最終能夠獲得多少電能,目前工業化生產中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與其結構、材料性質、放射性粒子輻射損壞和環境變化等息息相關,可以說,每一次提升,都凝聚著全世界科技進步的結晶,最終期待實現更綠色、更可持續性的發展。在最新的世界紀錄之前,大多數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僅為12%~15%,之前最高的世界紀錄為22.04%。 光伏制造無疑是中國制造目前最耀眼的代表性行業之一,除了此次打破世界紀錄,全新的“智能制造示范線”,也頗有看頭,這條示范線整合了光伏企業制造執行系統(MES)、智能設備、流程監控、數據機聯、工業機器人、智慧工廠、自動化控制方案等多重創新技術,堪稱向未來無人化工廠又邁進了重要一步。 據介紹,伴隨無人化工廠的誕生,工人們將從繁重且機械化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并被安排至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位當中,比如將更多的工人安排到質量和流程控制環節,設備調試和運維環節,數據分析和設備生產潛力挖掘環節,新技術導入的試生產模擬環節等。同時,結合物聯網、大數據分析、與云端相關技術平臺,通過軟件整合自動化設備,發展智能流水線、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等,從而實現快速換線柔性生產,推動并落實智能制造,將已取得的多項世界紀錄的研發成果盡快投入試生產和之后的規模化量產,從而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每瓦成本,提高生產率。 通過建立全套的數字化企業平臺,該工廠可實現從產品研發到生產、管理再到物流配送的全數字化模式。同時,通過信息技術,該智能工廠還能與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進行數據共享。晶科能源CEO陳康平介紹,“下一步,在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的推動下,最新的研發成果將加速投入規模化量產,以此推動光伏應用普及化、全民化。”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