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發電平價時代來臨 |
(時間:2018-3-14 8:50:53) |
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介紹,在不同階段,國家對“領跑者”的要求明顯不同,不過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光伏領跑者”更側重于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 據他介紹,第一批“領跑者”對技術能力的考量占到了15%,第二批新增了電價因素,并且電價與技術能力在整體考核中的占比更具優勢,均達到30%。而第三批領跑者技術和成本門檻進一步提升,在應用領跑基地方面,技術能力和電價水平比第二批再提高了5%,分別占到35%;而技術領跑基地,技術與產業先進性更是占到了55%,比第二批技術要求提高了25%。 “領跑者”項目嚴格的門檻限制,使得中標電價往往比當地的光伏標桿電價低出一大截。以第二批“領跑者”為例,對比當地的光伏標桿電價,這些基地平均中標電價下降幅度大多都在15%~30%之間。 易躍春不無感慨地表示,“領跑者”設立的合理競爭模式,“把企業的精力從以前的拉指標、拉項目,拉回到了降成本上,讓企業把能力都展現在開發建設和運行管理上了,這對前期土地成本和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的降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影響光伏發電成本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前期的產品造價以及項目建設成本,還包括后期運行中的組件轉換效率、衰減等。華為智能光伏業務部中國區常務副總經理卞長樂就曾提到,光伏電站發電量每提升1%,度電成本就可以降低7厘錢。采訪中有業內人士表示,若不考慮硅料、硅片等環節,組件制造企業的毛利率只有百分之十幾。近年來,受原料價格上漲影響,從制造角度降本增效作用空間十分有限。所以,千方百計提高光伏組件轉化效率成了許多企業發力的重點方向。一些相應的先進技術也脫穎而出,被應用到領跑者基地中。 單就產品而言,電池材料品質、采光角度、逆變器的效率都會影響組件轉化效率。從電池材料方面看,據易躍春介紹,PERC、黑硅、N型等電池技術在領跑者基地內都有高比例應用,這促進了前沿技術產品的快速產業化。 例如,PERC產品是目前發展較成熟、產業化程度較高的高效電池技術。晶澳大同領跑者項目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的數據證明,PERC單晶組件實際發電量比常規多晶組件發電量高2.9%左右。這吸引了包括晶科、阿特斯等一大批企業對其進行重點布局。截至2017年底,PERC產品在全球的量產規模已達到20GW。 另一種N型單晶則基本沒有光衰,這使得其電池壽命長,從而使發電效率得以提升。 另外,以雙面采光來提高發電量的雙面組件技術,在第三批領跑者中也是應用的熱門。這一技術最多可提高40%的發電量(據華為驗證)。在這些技術基礎上,業內又開發出了PERC雙面組件、N型單晶雙面組件等產品。 此外,領跑者對發電成本和技術的高標準要求,還帶動了逆變器、支架等系統設備新技術的開發。如華為等企業開發出的智能跟蹤支架,以跟隨太陽移動而自動調整電池板角度提高發電效率的技術特色,也成為目前行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可以說,目前中國的光伏產品制造技術和創新能力,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信部數據也顯示,2017年,中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 非技術成本有待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光伏電價仍與國際最低電價存在一定差距。在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北部一個300MW的光伏項目競標中,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聯合法國EDFEnergiesNouveles報出了1.79美分/千瓦時的25年長期合同電價,折合人民幣0.12元/千瓦時,這是目前全球最低的光伏電價。 對比沙特阿拉伯,中國的光伏電價究竟高在了哪里呢?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洪表示:除去日照好這一客觀因素,沙特政府在稅收、土地、并網等方面給予的一些補助,為其降低了發電成本。 在業內看來,目前阻礙光伏成本下降的因素主要集中在非技術成本方面,包括征地成本、融資成本、稅務以及并網成本等。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王威偉曾提到,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光伏發電成本快速降低。從2016年到2017年,光伏組件的價格降幅接近21%,系統設備投資成本也下降至5元/瓦。但是非技術成本上升過快,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技術帶來的紅利。以土地成本為例,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瞡麗介紹,國外在投資階段投入的土地費用并不高,主要用于支付每年的土地租金。但在國內,由于地方的土地政策不明確,稅費標準執行也不統一,多年的征地費用大多都是一次性付清。 “有些地方政府要求一次性繳納20年的租金,這意味著企業要一下拿出幾千萬元來支付,這些成本都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受的。”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徐陽曾向媒體訴苦。這就造成了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土地越貴、光伏裝機量越少的局面。他表示,土地已成為掣肘光伏投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有光伏企業人士建議,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應對光伏用地明確土地性質,制定具體的土地費用標準以及統一的土地稅費,以幫助光伏企業減輕負擔。 另外,國內融資成本過高也是阻礙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建電站一般都需要融資,據劉勇介紹,業內多是自己投資20%~30%,剩下的都依靠融資解決。“中東電價成本為什么能做到1毛多錢?因為那里的資金成本非常低,只有一到兩個點,所以降低國內的融資成本才是未來光伏產業持續降低度電成本的關鍵。” 那么目前國內融資成本是多少呢?《中國光伏產業融資報告(2017)》顯示,2016年民營企業融資利率在7%~8%。2017年4月之后資金緊張,利率走高,年化10%的也不少見。 對此,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英歌建議,開發銀行或商業銀行應該對光伏等綠色能源制定一些貸款,加大對新能源的金融政策支持,以此減輕企業建設電站的負擔。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名譽理事長石定寰表示,如果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政策更加協調一些,政策力度有較大的提高,國內光伏將很快達到平價上網。“這就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從而落實為具體的行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