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國家能源局就今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勢等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消納工作,下一步將積極推進無補貼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率先在資源條件好、建設成本低、市場消納條件落實的地區,確定一批無須國家補貼的平價或者低價風電、光伏發電建設。 我國光伏行業擴張迅速 在補貼政策和標桿電價的雙重保護下,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擴張迅速,補貼總額也不斷加碼。隨著光伏裝機快速攀升,補貼缺口持續擴大。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已超過1200億元,新形勢下,需要引導市場和行業調整發展思路,將光伏發展重點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上來,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推動光伏行業向高質量發展。 新增裝機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光伏行業投融資前景與戰略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為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達53.62%,再次刷新歷史高位。此外,2017年的新增裝機還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陪和2013年的4倍,由此可見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出現了大幅快速增長。 截至2017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僅105GW,已經提前并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預計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將有望達到250GW。
2013-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累計裝機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平價上網成為推動光伏發電行業市場化關鍵舉措 而在光伏去補貼的大背景下,平價上網被視為推動光伏發電行業市場化的又一關鍵舉措。目前,在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相較于火電、水電每千瓦時0.3元左右的電價,光伏上網成本依然較高。 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指出,各地要組織開展平價上網和無補貼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國家能源局對符合各省可再生能源建設規劃、落實接網消納條件、符合有關監測預警管理要求的項目,不再實施年度建設規模管理,由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自行組織實施。 光伏行業全產業鏈成本下降,推動光伏行業平價上網時代到來 實際上,在“5·31新政”及一系列推動政策的作用下,光伏各環節的產品價格均已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而光伏行業全產業鏈的成本下降,是促成中國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到來的重要因素。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07-2017年的八年間,光伏組件的市場價格從36元/瓦下降到現在3元/瓦以下,下降了92%;并網光伏系統價格從60元/瓦降到7-8元/瓦,下降了87%;逆變器價格從4元/瓦下降到了0.3元/瓦,下降了92%。 風電和光伏發電消納情況持續好轉,棄電量和棄電率保持下降趨勢 同時,風電和光伏發電消納情況也出現持續好轉,棄電量和棄電率保持下降趨勢。2018年前三季度,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是1565小時,同比增加了178小時。棄風電量是22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了74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風率是7.7%,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7個百分點;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857小時,同比增加57個小時;棄光電量40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1.3億千瓦時,棄光率是2.9%,同比降低了2.7個百分點。 隨著光伏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光伏技術的持續進步,光伏相對傳統能源的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