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電站問題不斷,印度光伏市場的矛盾解讀 |
(時間:2019-5-24 8:49:26) |
印度的光伏增長是驚人的,短短幾年,印度已經成為一個光伏超級大國。該國計劃在未來10年內建設將超過250GW光伏發電能力。然而相比于歐美、中國,印度在成為光伏應用大國的路上,卻面臨著供應鏈短缺,技術保障能力缺失,資金不足等諸多問題。 1.沒有自己的供應鏈 印度政府盡管每天吹著印度制造,在光伏產業鏈里卻很難找到印度制造。印度2018年總安裝量9.3GW,然而眾所周知印度本土的太陽能制造業遠遠滿足不了當地的安裝需求,僅有的Waaree Energies,ikram Solar,TaTa, Sonali Solar二十幾家組件廠,總產能加起來還不足印度今年安裝量的三分之一。 根據統計,2018年中國品牌全年出口到印度市場的總量約為6.7GW,占到了印度全年安裝量的70%以上。其中,前10家組件供應商分別是:正信光電,晉能,協鑫集成,東方日升,晶澳,天合光能,樂葉光伏,尚德,阿特斯和正泰。 Top10的組件廠占據了出口印度總量的約73%。逆變器也是一樣,基本依靠進口,這樣,印度在海外最大的光伏合作伙伴就是中國了,即便是在印度本土生產,也是依靠中國企業在印度設立的企業,比如陽光電源。 2.沒有自己的質量技術保障能力 印度可再生能源管理部門自2017年推出了BIS強制性認證要求,最開始希望定于2018年4月正式實施。然而BIS強制性認證的最后期限一再推遲,至今之后組件相關的BIS認證得到部分實施,其根本原因在于印度在推出這一措施后發現印度根本沒有實驗室能夠進行組件的IEC相關測試。逆變器等的BIS強制性認證更無法開展。 印度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變化很大,從干燥到高濕,從高原到平原,從炎熱到酷寒地區,差異化的氣候條件下卻沒有差異化的應用標準。印度的光伏標準只是IEC標準的換版,因為同樣使用英文,連翻譯轉化都不存在。而在中國,光伏的應用、測試、制造、研發經驗幫助中國轉化并發展了全系列的光伏標準。CQC光伏領跑者認證規范就是典型的案例。 3.不合理的貿易壁壘提高光伏建站成本 近年來,印度政府已經先后針對進口光伏產品和材料(主要是針對中國)采取了多找貿易保護措施。包括對光伏組件、封裝材料(EVA)、光伏玻璃等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對進口產品強制要求本土化的BIS認證。 這些貿易壁壘很大程度上沒有殺敵的同時,還提高了自己的采購成本。一方面雙反之后,進口的光伏產品并沒有減少,另一方面雙反時還不得不對一些產品網開一面。比如針對光伏玻璃雙反后,又對信義光能在馬來西亞工廠的產品進行豁免。 4.電站建設設計問題多多 Gensol Group創始人Anmol Singh Jaggi認為,在太陽能光伏項目的各個開發階段(招標、規劃、設計、施工和調試)都會出現關鍵問題,這可能會影響整個項目的質量。 印度的光伏電站設計,在初始階段(標前階段)本身存在歧義,多少會間接影響后期工程質量。 由于印度的基礎設施和國情資料不完整,前期的光伏電站報告往往缺乏詳細、準確的現場評估,因此在項目開發后期,有時會發現現場不可行,因此取消投標。光伏項目的可行性評估在執行時會發生變化,導致多次技術修訂。 在項目執行期間,勘測報告(主要是等高線報告、土壤報告、水文報告和水深報告)不可用。選擇了一個給定的氣象數據庫,卻改變了預估的能源數據,導致與實際數據的大偏差,” 還有項目延誤(由于土地征用延遲、技術變化和尋求當局許可)和項目范圍擴展導致的成本超支。糟糕的實地調查、糟糕的成本估算、缺乏經驗、項目制定/可行性分析不充分以及糟糕的項目評估導致了錯誤的投資決策。 在執行階段,會遇到從排水和結構支撐的穩定性到糟糕的項目管理等各種挑戰。大多數電站缺乏系統的排水設施設計,導致了水淹。 5.缺乏建設資金,片面最求低成本 印度經濟發展盡管較快,但整體實力差,資金缺乏。 項目采購階段,為了降低項目建設成本,采購設備和材料時,往往會犧牲產品質量。控制箱、逆變器和開關設備等設備被按照降低基礎設施成本的要求而設計,從而降低極端氣候條件下這些設施的預期壽命。逆變器和變壓器等設備的保修期為五年,因為延長保修期會增加額外成本。 項目建設中,低碳軟鋼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并有只五年的保修期,此后生銹成為項目的主要問題。很多電站建設沒有任何現場質量檢查表,項目監控導致績效不佳。采購的材料沒有適當的備品備件,導致失效產品不能及時更換。 后期運維中,執行后,光伏組件主要靠水清潔,而實際上,應該根據不同地區選擇不同清潔方法(干洗、機器人清潔)。應在上午9:00之前或下午16:30之后進行清潔,以避免高峰時間發電損失和設備損壞。 總而言之,印度光伏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對自己的能力卻總是認識不足。一方面強調印度制造,一方面落后的工業制造體系卻總是打臉;一方面想通過BIS強制認證提供自身質量保障能力,一方面卻操之過急,對自己的技術軟件和設施硬件能力認識不足;一方面要雙反,一方面自己卻沒有產能;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光伏發電,一方面卻缺少資金建設電站;一方面要高質量產品,一方面卻不得不低價采購低質量或低保障產品。這就是印度市場的矛盾,也是印度可再生能源管理部門最頭疼的問題,也是中國廠商開發印度市場所需要深入理解的問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