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取消煤電標桿電價 對光伏等新能源意味著什么? |
(時間:2019-9-30 9:03:51) |
日前,在成都舉行的“2019第二屆中國光伏產業高峰論壇”上,煤電告別標桿上網電價的消息引起了與會者的討論。 9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從明年1月1日起,取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將現行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 “這是電力交易市場化邁出的重要一步,值得光伏行業思考幾個問題。”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在會上表示,取消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后,進一步下降的煤電價格將加大光伏實現平價上網的難度。 特變電工西安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煤電上網電價下降,將倒逼包括光伏在內的清潔能源進一步比拼價格,由此助推成本下降。 他指出,當前阻礙光伏實現平價上網的兩點在于獲取土地和電網消納。 李俊峰則進一步指出,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情況下,面對煤電價格挑戰,光伏電價過快下降,并不全是好事。 “光伏不要一門心思地降電價。逼得其他電源無路可走,最后也會導致自己無路可走。產業鏈上下環節應均有利可圖,才能維持并形成良好的生態圈。”他補充道,其次,也需為化石能源提供一個合理、穩妥的退出時間表,要避免劇烈的變動。 經過去年“531”新政洗禮后,中國光伏行業從高速規模化發展時期,轉入以適度發展規模為基礎的提質增效時期。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今年以來,光伏行業持續向著平價上網時代邁進。國家通過市場化競爭、促進平價上網等系列政策,引導光伏行業完成向無補貼平價發展的關鍵過渡。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采訪中表示,目前全國已實現平價上網的光伏項目約占今年新增總量的三分之二,預計2021年光伏行業新增項目將全部實現平價上網。 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看來,當前,光伏行業尚存在存量項目補貼拖欠,新增、消納空間不確定,非技術成本高,技術同質化以及貿易壁壘等諸多挑戰。 隨著光伏發電逐漸進入市場化,用電負荷、消納保障機制、經濟性等因素,尤其影響新增、消納空間。 王勃華指出,土地性質不統一以及各種非技術成本費用,包括“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應引起注意。據他介紹,光伏度電成本中,利息占比約為20%。 補貼拖欠是光伏行業老生常談的問題。這一問題正促使行業下游玩家由民企大規模過渡為國企。 根據可再生能源電價改革研究報告,初步測算,截至2020年中國新增光伏補貼缺口超過600億元。截至2018年底,前七期批目錄累計資金缺口將增至逾1300億元。 中國光伏市場正從增量市場逐步轉向存量電站交易,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在國家大力扶持光伏行業的前十年,受益于財政補貼、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民營企業踴躍參與。“531”新政后,光伏市場新增裝機迅速萎縮,國企則加速擴張,存量收購兼并交易呈爆發式增長,交易容量達1.295GW。 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總裁俞子彥在會上表示,在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全面放緩的情況下,行業內大中型企業將更多倚賴收并購方式,以獲得裝機容量的提升。行業內小型企業受國家補貼兌付延后以及經營風險影響,現金流壓力較大,有可能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實現退出。 針對補貼拖欠的問題,他認為,光伏作為政策主導產業,應由國家主導解決欠補問題。 俞子彥建議,應仿照出口退稅貸款,出臺光伏補貼專項貸款政策,用時間換空間,同時緩解企業現金流及補貼資金壓力;鼓勵光伏企業發行綠色債券,通過制定松緊適度的標準,為光伏民營企業進入債券市場提供發行便利和利率支持。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上半年,產量前十企業新增裝機均超過2GW,2008年全國全年產量僅約2.5GW。 王勃華預計,國內生產企業下半年仍將保持一定程度的擴產,高效產品產能增加。其中,頭部企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產業競爭度進一步提升;產業整合持續推進,部分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逐步退出。 王勃華表示,在技術迭代方面,目前電池PERC技術的市場占比達80%以上,TOPcon、HIT等技術積極推進,但均屬于晶硅技術,存在技術結構單一、同質化的問題。此外,當前行業面向更加多元化的海外市場,貿易壁壘風險有所提高。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