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內蒙古太仆寺旗:光伏扶貧“照亮”好日子 |
(時間:2020-5-12 8:53:15) |
進入五月,氣溫開始升高,清掃干凈村里的街道后,李存昌身上汗涔涔的,摘下手套伸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幾只戴勝鳥正“咕咕”地從頭頂飛過,不遠處,村民們在為春耕忙碌著。李存昌是太仆寺旗永豐鎮河西村的脫貧戶,去年開始,他成為村里的清潔工,每月能拿到1200元工資,這對于71歲的李老漢來說是件不敢想的事:“前些年能吃飽穿暖就很滿足了,活了大半輩子,誰能想到現在還掙上了工資,就和做夢一樣哩!”李存昌脫貧夢的實現,離不開太仆寺旗的光伏扶貧項目。 太仆寺旗是我盟面積最小、人口最多的旗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旗。2013年以來,全旗有貧困嘎查村73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達到16092人,貧困人口中弱、半勞動力占到近三分之一。 脫貧內生動力不足、持續增收能力不強是擺在眼前的大難題,如何破解?如何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十三五”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讓太仆寺旗看到了發展前景。太仆寺旗通過積極爭取,使光伏發電項目落戶該旗,這一項目建設總規模20.325兆瓦,建設4個聯村電站,能惠及73個貧困嘎查村和3525戶貧困戶,可以持續扶貧20年。2018年底第一批3個村級電站全部建成投產,2019年11月30日第二批1個村級電站全容量并網發電……在工程推進過程中,太仆寺旗以“讓這一民生工程以最快速度造福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為目標,開啟綠色通道,集中優勢力量,爭分奪秒、連續奮戰,使第一批村級電站用時不到兩個月就在內蒙古這樣一個高寒、高海拔地區實現了全容量并網發電,其中民主村聯村電站、帳房山村聯村電站分別成為全區兩批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中首個一次性全容量并網發電的聯村電站。與此同時,創新光伏扶貧收益使用分配管理機制試點工作在全旗21個嘎查村同步開展,李存昌所在的河西村就是其中之一。 設立公益崗位、細化工作職責、明確獎補機制……這幾天,河西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周彥青正在為村里第三套收益分配機制工作方案忙碌著,去年的部分光伏發電收益剛剛打到村集體賬戶上,他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們打算再規劃和完善一下方案。“2019年6月15日開始執行第一套方案,當時優先把清理衛生的公益崗位分配給了有勞動能力的32戶貧困戶。2019年9月整村脫貧后,第二套方案面向脫貧戶實行自愿報名原則,7戶脫貧戶成為全村衛生清潔員,根據崗位分工,工資從650元到1200元不等。目前正在制定的第三套方案中,圍繞孝老愛親、干凈人家、勤勞能干等方面增設了獎勵先進機制。”周彥青告訴記者,等剩余光伏發電收益到賬后,村里計劃發展新產業,爭取讓“錢生錢”,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受益于光伏發電項目的脫貧戶樊恒明聽到村里的規劃時,眼里閃著光,“以后的日子更有盼頭了!” 目前,太仆寺旗21個試點嘎查村利用光伏發電收益,采取“公益崗位補助+困難資助+獎勵先進”等模式,通過設立衛生保潔員、道路維護員、垃圾清運員等崗位,鼓勵貧困戶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勞務收入,有效保障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從根本上增強了貧困戶自身的“造血”能力,探索出了一條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發展道路。 據太仆寺旗扶貧辦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該旗村級電站累計上網電量達3250萬千瓦時,目前第一批3個村級電站已結算去年售電收入747.07萬元,并按程序向62個貧困嘎查村進行收益分配。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