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酒泉市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全產業鏈 |
(時間:2023/2/10 11:21:54) |
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是我國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開發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首開我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基地建設先河,在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歷程中聲名在外。面對“雙碳”目標新機遇,在資源有效變能源的同時,如何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做優做強做長久?幾年來,酒泉開始了全產業鏈推進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的新一輪創業征程,并于去年9月被列入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酒泉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在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歷程中,甘肅酒泉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這片19.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首開我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基地建設先河,讓茫茫戈壁成為風光無限的聚寶盆;也曾因新能源消納不足、外送通道建設滯后導致棄風棄光問題,一度被列為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新能源開發建設的起伏,讓酒泉經開區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也遭遇“過山車”,工業產值持續下跌,導致2020年1月,酒泉經開區被退出國家級經開區序列。
幾年來,酒泉經開區痛定思痛,圍繞新能源裝備全產業鏈,抓產業鏈頂層設計,補齊風電、光電、光熱、儲能、氫能、智慧電網六大產業鏈,打造綠電園區。數據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2年,酒泉經開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長了3.33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3.03倍,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了3.1倍。“甘肅省酒泉市全產業鏈推進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還被列入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
從“紅牌罰下”到通報表揚,酒泉經開區經歷了什么?改變了什么?在謀劃什么?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深入酒泉經開區,走訪管理部門和企業,尋找問題答案。
重繪圖譜再出發
2020年,對酒泉市乃至甘肅省的新能源產業而言都是一個新起點。這年3月,甘肅省自2016年開始的新能源紅色預警解除;幾個月后,我國明確提出“雙碳”目標。更多利好接踵而至,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成為我國“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利好消息,讓酒泉經開區的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再次看到機遇。“前幾年園區最蕭條時,我們是屈指可數沒有停產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日子過得很難。”中材科技(酒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秦成立回憶,公司的風機葉片制造在2015年達到1100套的最高峰,之后就逐漸回落。
秦成立分析說,在綠色低碳發展導向下,隨著新一輪新能源開發建設推開,加之舊風電機組的升級改造與退役更換,未來幾年,新能源裝備制造將會保持高位發展。但在“風火同價”的市場背景下,對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也提出更高要求,未來主流機組將以大兆瓦為主。2022年,他們公司再次迎來一個高峰,雖然葉片數量800多套,但兆瓦數達到新高。
有著相似經歷的還有正泰集團。2012年,正泰集團在酒泉經開區布局西部首家光伏組件制造企業,但隨著酒泉新能源開發陷入低谷等影響,2017年,他們在酒泉的光伏組件制造也按下了暫停鍵。“2021年,我們重返酒泉,改造了原有廠房,新上了先進工藝設備,配置了智能檢驗檢測與數據分析平臺,提高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酒泉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任偉告訴記者,重啟后的正泰將打通從太陽能電池片到光伏組件產業鏈,有效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目前,甘肅已實現4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橫貫東西、19條省際750千伏線路與周邊省份相連。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源服務中心副主任田云飛告訴記者,為推動新能源量率一體發展,電網優化了調度運行及市場機制,促進新能源應發盡發。2022年,甘肅新能源發電量537.9億千瓦時,占比達總發電量的27.3%,占比排名全國第二;跨省外送新能源23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4%。
政策給力,企業回流。隨著甘肅新能源消納問題逐步解決,新能源新一輪的開發為裝備制造帶來新機遇。在機遇之外,酒泉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張宏軍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前些年,我們新能源裝備制造的產值斷崖式下跌,客觀原因是受制于新能源開發的紅色預警,更重要的是產業鏈不配套。”張宏軍說,3年前,酒泉經開區的新能源裝備大部分以組裝為主,產業鏈的協同性并沒有構建起來。這種產業格局中,一旦新能源開發受到影響,裝備制造的周邊終端市場需求下滑,零部件和市場兩頭在外,會造成企業加工成本增大,從而失去競爭力。
為此,近幾年,酒泉經開區瞄準周邊青海、內蒙古、新疆“十四五”規劃新能源裝機在1億千瓦以上的市場契機,以及甘肅省確定以酒泉為主戰場建設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的規劃,為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規模化發展打開巨大空間。
從頂層設計上,酒泉市堅持優勢優質資源開發與裝備制造業一體化發展,制定出臺相關意見,提出在酒泉經開區集中布局六大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全產業鏈;緊盯全球全國新能源裝備頭部企業,繪制了六大產業鏈招商圖譜,謀劃新能源裝備制造延鏈、補鏈、強鏈、建鏈項目200個以上,實行鏈主企業和行業分管領導“雙鏈長”精準招商。
培育“產業生態樹”
東方電氣是重返酒泉的企業之一。“我們是風機總裝企業,2018年時確實撐不下去了,不得不走。”東方電氣(酒泉)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陳剛泰回憶說,當時周邊訂單沒有了,企業大部分組件均從外地進貨,如果組裝好再千里迢迢發到外省,成本太高了。
2021年,東方電氣利用在酒泉經開區的原有廠房,建設年產可裝機150萬至200萬千瓦的大型風電機組生產項目,并于當年8月投產。再次回來,東方電氣面對的產業生態已經發生大變化。“風機總裝需要10來種核心大部件,在酒泉經開區里均能采購到。”陳剛泰舉例說,“我們的發電機是用中車永濟的,以前運輸成本高,現在這家企業也被引入園區,我們早上要貨,中午就送到了。”
在酒泉經開區,有多家企業負責人與陳剛泰有同感:園區產業鏈的協同配套能力不斷完善。這種樹形結構的產業生態,不僅降低了企業運輸成本,通過產業鏈條上各企業的互保共建,還增強了整體抗風險能力。
“一方面,我們引進行業頭部企業與關鍵企業,提升產業鏈吸附能力;另一方面,圍繞產業鏈關鍵零部件空白,精準招引產業鏈缺項弱項項目。”酒泉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魯強告訴記者,目前,園區的陸地風電產業鏈是國內最齊全的,主要部件均能就近配齊,整機項目的配套能力已達1300萬千瓦。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在風電裝備產業鏈上,酒泉經開區先后引進金風科技、廣東明陽、浙江運達、東方電氣等全國行業龍頭企業布局風機整機制造項目;還有中車永濟風電發電機、日月重工大型風電鑄件、南高齒風電齒輪箱等20個風電關鍵零部件項目集中落地。
“我們生產高端拉擠復合材料,下游客戶是風機葉片制造企業。”中復碳芯電纜(酒泉)有限公司廠長劉運平告訴記者,以前要從總部連云港運貨,平均一套貨值才10來萬元,運費就7000多元。為就近搶占市場,2021年10月,中復碳芯在酒泉經開區啟動建設年產4萬噸高模量拉擠復合材料生產項目,目前100條生產線已全部投產。
為貫通光電裝備產業鏈,酒泉市還引進總投資200億元的寶豐集團多晶硅項目,形成拉晶、切片、電池片及組件產能2.5GW以上,補上了光伏裝備上游產業鏈。在光電裝備產業中游,凱盛大明光熱和光伏發電用聚光材料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二期將建設光電蓋板材料、背板材料和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補齊了中游產業空白。
陸續建成投產的還有浙江正泰、阿特斯光伏組件等項目;廣東歐昊年產4.8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及組件項目、浙江正泰年產2GW高效晶硅電池等項目也落地開工。隨著這些項目建成達產,酒泉經開區光伏電池年產能將達13GW以上。酒泉市光伏裝備將實現從上游硅料、拉棒、切片到中游電池片、玻璃、聚光材料,再到下游光伏組件的全產業鏈布局。
走進酒泉經開區南園的廣東歐昊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項目現場,只見工作人員正在明亮整潔的廠房內調試裝備。“我們預計3月份試生產。”歐昊新能源電力(甘肅)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蔣萬昌告訴記者,這一項目采用最新技術路線,目前轉化效率最高,今年建成4.8GW的異質結電池片及組件生產線產能在國內體量最大。
優化全流程服務
2022年,日月重工(甘肅)有限公司在酒泉經開區創造了項目建設新速度:總投資約40億元的大型風電鑄件項目,用時不到10個月建成,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我們主要生產風電輪轂、底座等大型鑄造件,建成后將填補西北地區大型風電鑄件產業空白,延伸酒泉經開區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條。”日月重工(甘肅)有限公司生產運營總監陳寒軍說,“同等規模的項目一般建設周期需要一年半到兩年。這么快投產,離不開經開區專班推進的服務效率。”
對于日月重工與酒泉經開區來說,這次刷新建設速度是雙方的互相成就:企業看中了園區的產業生態與地域的新能源優勢;園區迫切想引進產業鏈上關鍵環節的行業頭部企業。
“日月重工這樣的企業落戶園區,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貢獻,還可以為我們培養一批掌握專業技能的產業工人。”由于經常打交道,酒泉經開區包抓此項目的黨群工作部部長劉創龍對企業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日月重工90%的員工均為技術崗位,企業對員工的培訓非常重視,兩期項目全部建成后,將解決就業1500人,這些工人將是整個園區的財富。
陳寒軍對酒泉經開區的營商環境感觸頗深,項目需要配套新建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在項目工作專班協調下,用時4個月就建成,在別的地方至少需要1年。“園區不僅對項目建設非常支持,連我們員工子女入學、公租房入住等社會事務都全力解決。”陳寒軍告訴記者,日月重工在酒泉落地后,正在考慮引進供應鏈上游企業,目前已經有兩三家工裝、模具企業跟了過來。
走進酒泉經開區辦公大樓一層,幾個大字映入眼簾:“辦事不出園,最多跑一次”。據了解,為加快酒泉經開區發展,酒泉市理順管理機制,向經開區下放90項審批事項,提高企業辦事效率。酒泉經開區企業投資服務部部長王建兵告訴記者,他們設立項目全流程審批幫辦代辦窗口,為入園項目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與“金牌店小二”服務,推行上門幫代、全程幫代、重點幫代制度和“拿地即開工+承諾制+幫代辦制”機制,目前已累計受理各類審批事項1330件,辦結1330件,辦結率100%。
布局配套產業鏈
在政策環境向好、產業培育向優態勢下,酒泉在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的探索仍在持續。“在做優做強傳統風電、光電裝備制造的同時,我們超前布局發展配套產業鏈。”張宏軍表示,酒泉經開區正圍繞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裝備制造,在儲能、氫能、工業互聯網及生產性服務業上積極謀劃布局,著力推動形成產業內互補、產業鏈協同的新能源發展體系。
近幾年,酒泉研判儲能發展趨勢,重點招引集研發、生產、制造、應用、消費等儲能產業鏈于一體的項目,先后引進了中能建數科空氣壓縮儲能、上海寰泰全釩液流儲能、大力電工全釩液流電池等,讓高端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全釩液流電池、空氣壓縮等不同技術路徑均匯集酒泉。同時,酒泉探索氫能產業綜合開發利用,采用富余的新能源電力制氫,發展氫能源裝備產業,玉門油田光伏制氫、青騏驥綠氫設備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著眼未來,酒泉經開區還積極發展新能源后運維服務業,引進拓展風光電定期檢修、部件維修維護、備品備件供應、機組技改與退役等方面服務業態。在酒泉綠能云計算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大數據中心,記者看到打開不同模塊后,大屏幕上閃爍一組組酒泉地區風電、光電場站的實時運行數據。
“2022年,我們完成了82家場站的數據接入,每座電站的發電情況都能同步監測,出現故障情況,及時通知場站檢修。”酒泉綠能云計算有限公司總經理盧靜介紹說,酒泉風電、光電場站都在戈壁灘上,環境艱苦,這種遠程集中監測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現場運維人員。
除此之外,新能源大數據中心還可以提供數據服務,提高場站端的運行效率。“比如像風光功率預測服務,原來每個場站只有一套風光功率預測系統,現場環境往往會影響準確率。”盧靜說,新能源大數據中心把國內最頂尖的5套風光功率預測產品均集成在一個平臺,相當于5個算法模型同時在跑,可以得到更加精準的預測值。
在豐富新能源裝備制造業態的同時,酒泉經開區還探索開展以新能源電力就地消納、多能互補、清潔電能替代等為內容的綠電園區建設,助推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低碳轉型發展。“我們鼓勵有條件的裝備制造企業積極參與綠色智慧停車場等國家、省市碳達峰示范項目建設,引導新建項目開展綠色設計,規劃廠房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做到應建盡建,能建必建。”張宏軍介紹說,酒泉經開區還在園區內實施200兆瓦的甘肅省首個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降低電價,形成有比較優勢的電價“洼地”,以低價綠色電力反哺裝備制造企業,降低企業成本。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