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涂覆型太陽能背板量產的首創企業,以及最早一批研發并實現規模化量產N型高效電池的企業,中來股份表示,未來將大力拓展戶用分布式光伏產業,努力成為全球屋頂光伏主流供應商。

中來股份董事長林建偉
“社會對清潔廉價能源的需求,是光伏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中來股份董事長林建偉向記者表示。2021年,國家能源局公布了全國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名單,676個縣市合力讓光伏發電走進千萬家。由此,光伏行業再次迎來風口,也給了林建偉更多信心和動力。
林建偉表示,作為一個光伏人,他特別希望看到,光伏未來成為最廉價、最清潔的能源。他也愿意和更多光伏人攜手合作,一起努力,將光伏產業發揚光大,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起步:從入行到上市
“光伏產業鏈從上游的硅料開始,一直延伸到下游的光伏發電系統。中游包含多個環節,如硅棒、硅片、電池片、輔材、組件等。中來股份則是一家生產光伏背板起家的高科技公司。”在電話那頭,林建偉向記者介紹光伏產業的最新發展情況。
背板是一種位于太陽能電池組件背面的光伏封裝材料。由于直接與外部環境大面積接觸,背板需具備優異的耐高低溫、耐紫外輻照、耐環境老化和水汽阻隔、電氣絕緣等性能,以滿足太陽能電池組件25年使用壽命的要求。“雖是輔材,但技術要求高。”林建偉表示。
2008年,林建偉成立蘇州中來太陽能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研發、生產、銷售光伏背板。在研發過程中,團隊曾遇到不少困難,但林建偉并沒有退縮,終于在技術上獲得突破。“既然認準了這個行業,我就義無反顧地走下來。”
令林建偉欣慰的是,中來股份選擇的雙面涂覆型技術產品,至今仍在公司“擔當重任”,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很幸運,我們在2014年實現了上市。”林建偉回憶說,中來股份成為A股最早以光伏背板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背板業務至今仍是公司支柱板塊之一。
攻堅:布局光伏核心部件
2016年,中來股份正式切入光伏組件的核心部件——高效電池領域,且選擇的是N型單晶雙面路線,并成立子公司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2.1GW的N型單晶雙面電池基地。“當時,行業正處于P型單晶單面產品時代,我們跨過了一代主流技術,尋求差異化發展。”林建偉說。
技術優勢逐漸顯現,但量產難點也接踵而來。如何降低設備投資成本、非硅成本,如何提升良率、轉換效率?中來股份一度十分孤單。“當時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要放棄、走回頭路,我和夫人及公司核心高管與研發團隊骨干一直咬牙堅持。十年磨一劍,創新成果最終出爐。”林建偉表示。
2020年,中來股份自主研發的“TOPCon2.0”N型高效電池成功面世,量產最高轉換效率可達24.5%,并在2021年逐步開始TOPCon2.0的擴產。這次技術突破不僅實現了設備投資金額的大幅下降,更使得良率、效率獲得明顯提升。
“簡單說,雙面發電就是把一片電池兩面都做到能發電,同時還能利用漫射光、反射光等再增加發電量20%以上。”林建偉介紹說,中來股份團隊還在電子結構、制作工藝、新材料裝備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創新,把中來電池做成了市場上既高效又安全的產品。“基于N型高效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高、溫度系數低、衰減率較低、弱光響應好等多方面優勢,從長遠角度計算,N型電池發電量比普通產品要高很多。”
2021年,經中國計量研究院認證,中來股份基于大尺寸硅片的電池實驗室轉換效率達25.4%。“我們在技術布局上快人一步,公司也是嘗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甜頭。公司將在N型道路上堅定前行。”林建偉說。
創新:發力屋頂分布式光伏賽道
中來股份看到了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發展前景,并于2015年成立了蘇州中來民生能源有限公司孵化該業務。
“利用閑置的屋頂資源來建光伏電站,不占用土地資源,這是屋頂光伏的優點。但缺點就是比較分散,對管理、開發、維護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想說,中來股份是一家愿意啃硬骨頭的公司,我們希望借助自身的技術和經驗,在商業模式上、管理模式上有所創新,從而闖出一條新路來。”林建偉表示。
基于公司高效、安全的N型TOPCon電池產品,2021年,中來股份分布式光伏業務繼續上量,并與國電投旗下二級子公司上海能科達成常年合作。
中來股份在年報中提到,“十四五”期間,公司將走上“高精尖穩融”發展之路。“以領先科技為核心,以奮斗型人才為驅動,以客戶發展為中心,是我們不變的發展理念。在進一步發揮公司三大板塊優勢的基礎上,未來,我們希望把中來打造成全球未來屋頂市場的主流品牌、主流供應商。”

|